当我们利用显微镜和相机,将那些微小的种子或果实放大数倍至数十倍之后,才惊奇地发现,微观世界里那些渺小而顽强的生命体,居然拥有着如此的美丽和聪慧。本书在概述微拍小型种子的意义、种子显微形态与传播方式、拍摄设备与技巧的基础上,精选57种肉眼难以观察的微小的植物种子,展示种子在显微设备下神奇而美丽的“真容”以及原植物形态,通
树叶通常是树木最明显的特征,是物候变化最直观的展现形式。本书以生活在世界各地的50种植物树叶为主题,从化学原理、外形特征、实用价值、与昆虫等其他生命体之间的共生关系、美学特色等方面延伸开去,讲述与树叶有关的科学知识和历史典故。书中所收录植物大部分在中国也广泛分布(如无花果、菩提树、银杏、水杉、旅人蕉等)。本书的两位作者
美丽浙江系列丛书。本书共记录天台市野生及常见栽培植物203科1029属2491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观赏植物资源169科612属1217种;药用植物资源175科708属1396种;野菜植物资源98科311属579种;野果植物资源37科60属154种;纤维植物资源40科103属177种;油脂植物资源70科127属
本书结合汶川县资源调查数据、标本馆馆藏标本数据、历史文献等资料,介绍了汶川县的植物和大型真菌。汶川县的自然植被共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16个植被型,25个植被亚型。汶川县域区内共有陆生高等植物256科1100属3215种。其中苔藓植物有60科157属314种,蕨类植物有34科67属183种,裸子植物有9科21属51种,被
本书是《南方滨海耐盐植物资源》系列的第三册。本书以20多年的野外调查为基础,收录我国南方(浙江南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台湾等省区)野生及引种的200种滨海耐盐植物,在介绍其形态、分布、特点与用途、繁殖及野外资源现状等内容的同时,对各物种的野外自然生境和耐盐能力进行重点介绍,并就其耐土壤盐能力、耐盐雾能力、抗
浙西南地区作为我国东南部的一个典型生态区域,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乡土文化。为进一步做好浙西南生态环境保护和乡土文化传承,项目组长期以来对浙西南地区(主要包括衢州、丽水全域及温州文成、泰顺)区域开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从本土特色兼具药用和观赏价值出发,重点推荐150种药用观赏植物。针对筛选的植物,项目组进行了实地调查
本书为教材。本教材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是将药用植物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一本教材。本教材共包括7章内容。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药用植物学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内容、教学目标、蕴含的思政元素解读。第二-七章分别从植物细胞、组织、器官、药用植物分类、野外实习等几方面专业知识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各知识点中蕴含的思
本书依托普查项目,参考《内蒙古植物志》、《东北草本植物志》、《呼伦贝尔野生植物》等著作,对呼伦贝尔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普查结果进行了汇总与分析,同时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及气候类型等因素,还收录了周边地区危害严重且入侵风险较大的部分外来入侵植物。本书共收录1-5级外来入侵植物16科43属57种。分别介绍了每种外来入侵植物的信息
这是一本讲述植物的人文科普读物,适合全年龄段读者阅读。本书从人与植物协同演化的角度,讲述了四种作物(苹果、郁金香、大麻和马铃薯)驯化演变的故事,它们于人类而言所代表的欲望,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作者巧妙地将人类的四种基本欲望——甜蜜、美丽、陶醉和控制——与满足这些欲望的植物联系在一起。通过讲
植物组织培养主要是指将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如茎尖、芽尖、根尖、胚芽、叶片、鳞片等,接种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利用植物细胞的再生能力,在无菌的适宜条件下,长出不定芽和不定根,使之重新形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实用性很强的操作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