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深度整合中药学二级学科(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等核心学科)知识,对实验常识及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辅助仪器设备、实验操作等进行了介绍。对晋药中的柴胡、桃仁、山楂、黄芩、黄芪、连翘的中药材或提取物,以及傅山名方进行了实验设计。本书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思维为目标,
宜川县北靠延安宝塔区,南接黄龙,毗邻韩城,东隔黄河与山西吉县相望,最高海拔1710米,最低海拔385米,县城海拔839米,平均海拔1074米,气候以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四季分明。本书选取了宜川县常见、临床常用药用植物200种,编撰了《宜川县药用植物图鉴》一书,旨在图文并茂、生动简洁地展现宜川药用植物信息。本书按照药用植
《经方临证法要》是一部精炼解读中医经典《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专著。通过对经方进行科学分类,结合古籍原文与现代解读,深入剖析其病机、功效及临床应用,以期为中医临床工作者及学习者提供一份系统、详尽的参考资料。书中还涵盖使用禁忌与相似方比较,助力读者精准用药,传承经典。本书适合中医药工作者和中医药专业学生阅读使用。
本书是根据御医袁鹤侪收集的验方经整理而成。有其自拟或修改的配方,也有同道的秘方,还有各地送呈上来的秘方,对于上呈的部分药方的功用主治,还加了批语,并标明呈请人的名字。这些验方多散见于其手稿之中,今其曾孙袁立人先生将其收集整理在一起,并按补益、内、外、妇、儿、五官、美颜等分类,总计271首方,合而成册。本书的出版是对宝贵
本丛书主要是对中药发展历史上著名的古籍进行文字整理。除了记录原有本草专著的原始文字外,并对其植物、动物或矿物种类进行现代品种认证,根据历史记载及现在使用情况,分项述其性味、功效、古代选方或临床用方、现代研究等内容。每味药配以2-3幅彩图。《本草崇原》由明末清初名医张志聪编撰。《本草崇原》是历史上第一部注释《神农本草经》
本丛书主要是对中药发展历史上著名的古籍进行文字整理。除了记录原有本草专著的原始文字外,并对其植物、动物或矿物种类进行现代品种认证,根据历史记载及现在使用情况,分项述其性味、功效、古代选方或临床用方、现代研究等内容。每味药配以2-3幅彩图。《本草正》为药物学著作,共2卷,明代名医张介宾撰于1624年,为《景岳全书》一部分
本书在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进行大量整理、补充,并载述李氏发明与学术见解。本书虽为中药学专书,但涉及范围广泛,对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农学等内容亦有很多记载。本书保存了16世纪以前大量文献资料,其中有的原书已佚失,有关资料可从本书得以窥见。本书刊行后,促进了本草学的进一步发展,倪朱谟的《本草
《中药现代化发展概览》真实记录中药的发展历程,从科技进步、新药研发、人才团队等各方面全景式反映这一历程中的重大成果、代表性人物,为新时期中药现代化的规划及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宝贵的经验,是了解我国中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参考书。中药现代化发展概览-资源篇主要包括中国中药资源、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规模化基地建设、珍稀濒
本书围绕中药学七大主干理论课程基础知识,以中药现代研究与开发基本路径环节进行章节设置,重在对中药学相关课程基础实验技能的整合性训练。本书内容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药用植物学实验;第二章为中药炮制学实验;第三章为中药鉴定学实验;第四章为中药化学实验;第五章为中药分析学实验;第六章中药药理学实验;第七章为中药药剂学实验。本书
本书根据《中药调剂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按照标准、教材、题库相衔接的原则组织编写,一共分为13个模块,介绍了中药调剂员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中药相关的法律法规、药物安全、饮片识别、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中药煎药技能等内容。书中每一模块后附有测试题及答案,并在书末附有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模拟试卷,有利于读者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