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这部著作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了《资本论》问世后半个世纪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指明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把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的重大变化概括为帝国主义的5个基本经济特征,并依次一一作了分析。在对帝国主义基本经济特征所作的分析的基础上,列宁给帝国主义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帝国主
《马克思资本时空属性思想研究》秉持“文本是研究之本、实践是创新之源”的研究理念,既注重历史地分析马克思对资本时空属性思想的系统论断及其发展,也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辩证地透视资本时空扩展对当代世界与中国时空发展的影响,并尝试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应对之策。
本书收录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生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论文,包括:马克思“科技-经济”思想及其发展研究的动因和意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当代意义、论新时代视域下的“解放思想”、略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和现实基础、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艺术向度、研究生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制度重构——以思
本书收录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生有关思想政治方面的论文,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现代性困境的救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之外的文本:《新莱茵报》时期的著述考证、宜宾的城市精神与价值观建设刍议、新时代下的“论持久战”:坚守正确道路,迎接光明未来、弘扬五四精神,勇做时代先锋——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浅
卡尔·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通过剥削工人阶级来运行的。工人的工资不能反映劳动力的真正价值。他的结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矛盾终将导致其灭亡。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是为了给先进分子提供批评资本主义体系所需要的理论与话语。《资本论》同时也概述了他希望能够取代资本主义的新型共产主义社会的愿景,这有助于激励社会主义
实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这种“中国意识”“中国道路”“中国自觉”和“中国风格”,必须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研究、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阐述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及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本书论述了从中国共产党创立时的宗教理论到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
中国宗教学的继承与发扬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所构成,其对宗教的论述触及宗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本书归纳、总结了作者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体悟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上的所思所想,涵括经典研读与实践探索这两大方面,以对马克思
本书将所录文献一分为三:译本、底本与传播。译本篇录入一九二〇一九四九年《共产党宣言》汉译全本六种;底本篇录入德、法、英、俄、日等文本,日文本为一九〇四年节译本与一九〇六年全译本,另附河上肇长文一篇。传播篇录入陈望道全译本问世前之各类文章,或全文,或节选,计三十六篇。
2020年4月22日是列宁诞辰15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2012年版的《列宁画传》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大量的增补,编成了这本全新的《列宁画传》(列宁诞辰150周年纪念版)。本书全彩印刷,以文为经,以图为纬,经纬交织,图文互补,以丰富确凿的史实、完整合理的结构、简洁流畅的表述和
争使苏俄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经济破坏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由于缺乏粮食和原料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许多工人迫于饥饿,离开工厂跑回农村。工人阶级队伍涣散,农村形势更为严峻,农民强烈反对余粮收集制,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农民的不满影响到军队,192l年2月,发生的喀琅斯塔得水兵叛乱虽然迅速平息,但苏维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