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中国的传奇,从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到今天的国际大都市。作者亲眼目睹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用自己的画笔创作出大型组画《传奇春天颂》。组画共计40幅,通过创业篇、腾飞篇、展望篇、新时代篇四个主题,结合文字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特区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有历史文化的继承,有当下生活的幸福感,也有对未来的展望等。本书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地方志,古称地志、地记、图经、方志等,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赓续不断地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巴蜀方志编纂的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时,就已经编纂有《巴郡图经》,而《华阳国志
本书以光绪十六年雷文渊纂修《礼县新志》为校注底本。原稿共四卷,汇集了当时礼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风民情及人物、灾异等方面的史料。
本书通过县城记忆、乡村记忆、古风古俗、美食美味、古昔拾遗5个栏目,精选了80余篇文章,数十帧图片,梳理、挖掘了老德江的记忆。
经过《张本村志》编纂委员会三年时间的编纂,盐城市盐都区张本村有史以来第一部村志已编纂完成,这部村志不仅填补了张本村没有正式出版村志的空白,同时也是全市乃至全省正式出版的极少数村志之一。该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了张本村数十年来的发展,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
《(光绪元年)灵石县志》是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史志研究室组织的灵石县旧志影印出版项目的最终成果之一。将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清光绪元年《灵石县志》原样影印,集中展现了这一珍稀版本的历史风貌。该书为灵石县存世光绪版县志中的一种,延续了灵石县修志的历史传统,是一部颇具版本资料价值的灵石地方历史文献珍本图书。该书的出版使存世清光绪
本书是一部迄今最为完备的古桂林郡文献训诂,内容丰瞻,尽可能完整齐备地搜集、整理了古今文献资料中关于古桂林郡的记载,尤其侧重史类文献,力图“存史”而后“辨真”“抓要”,乃至“解疑”“求新”,即首先如实收录原文,再予以考辨,最后逐条对搜集到的史料进行阐发性解读。当中提出了不同于以往史家的若干新观点,颇富教益。
本书以现今厦门市集美区全境为空间维度,以商周以来直至2022年为时间跨度,选辑近百篇集美数千年尤其是唐宋以来的文史资料。初步收集了1000多年来发生在集美区境內各个角落,且对当地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和意义的主要人物、事件及其文史遗迹。如来自苎溪、来自高浦所、陈婆陂、圣果院、深青驿、霞城城隍庙的千年回声;又如,朱熹、蔡献
东关街位于扬州城东,自古以来即是出入的通道,又是防守的关隘,故称东关。东关街有唐宋城址、明清会馆、古渡牌坊、百年商号。有长石板街、青砖小巷、官衙门楼、盐商园林。东关街是扬州历史的缩影,古运河从东关街头蜿蜒流过。2500年前,邗沟的开凿,拉开了扬州建城史的序幕。送审稿语言流程,质量较高,突出了东关街的名与特,为读者展现出
为弘扬大别山精神,讲好“四个故事”,新县党史办、卡房乡党委组织编写了《卡房革命史》。从20世纪20年代初,徐向前、吴焕先等人在卡房播下革命火种,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卡房是“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核心地区。大别山革命斗争史中的许多大事都发生在卡房。卡房为革命牺性5000多英雄儿女,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