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本书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我国区域发展现状和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结合相关理论点明
本书共7章,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首部分总论了国际减贫的理论内涵和政策框架。第二部分是从经济增长、分配调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五个方面阐述减贫的理论逻辑、路径与政策以及实践经验。第三部分《中国脱贫攻坚重大举措研究》系统总结了具有国际普适性的中国脱贫攻坚经验。
本书聚焦全球创新网络的发展历程和空间分布,采用全球上亿条的专利及其引证数据信息,统计分析世界各地区、代表性国家和数字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国际合作、技术扩散等演进历程,明确2023年全球创新网络的发展现状及世界格局,为研究中国的科技创新提供来自全球层面的事实依据。
本书坚持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原则,立足省市相关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统计数据,依托作者客观细致的科学研究,深度全面地分析了南京创新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展望,并提出理论对策和战略建议,力求全面展示南京创新发展的整体情况,为党政科学决策、政策有效执行、公众咨询参考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广西创新指数研究背景和方法、广西创新指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广西与对标省份科技创新发展状况分析、广西与全国及对标省份创新指数的比较评价、纵向分析广西创新能力的现状与趋势、制约广西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促进广西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书稿由陕西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组织编写,主要内容分为总报告、专题篇、主题篇、展望篇、大事记五大部分。编者希冀通过对2013年至2023年间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深入梳理,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阐述陕西10年来的主要成效、突出亮点、经验总结。书稿对陕西在交通商贸物流中心、
全书从广西、云南、黑龙江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我国进一步密切同周边国家经贸合作、提升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水平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在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新变化的关键期,做好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思路研究决定着其能否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的发展机遇,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推动
本书在分析外国碳达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论述了中国低碳经济增长的历史路径及理论框架、阶段性低碳经济增长路径,并从宏观层面、行业层面、区域层面分析、预测了中国未来碳排放的趋势及碳达峰时间,能够为国家、地方政府、区域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路线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很高的科学性、指导性
本书立足当前我国相对贫困的治理形势和精准扶贫的实践经验,力图以共享发展理念拓展精准扶贫机制创新研究的视野,挖掘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精准扶贫机制创新的深层次问题,具体谋篇布局按章节分为六章。第一章“历史回溯: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精准扶贫机制确立”,深刻剖析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其彰显的反贫困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共享发展理念下
云南资源禀赋突出,背靠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具有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天然区位优势,在资源利用、口岸经济、园区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谱写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云南篇章,本书立足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大抓资源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