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定光古佛》是为纪念定光佛圆寂一千周年,由海峡两岸定光佛第五届文化节(在台湾举办,由国台办策划)特策划出版的,是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定光古佛的具有资料性价值的读物。定光古佛信仰在闽台客家与非客家中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是两岸客家同胞联系的精神纽带和桥梁,是海峡两岸“五缘”的非物质文化情缘的见证,对于海峡两岸的历史、文化
净慈寺地位重要,历代名僧辈出,如道潜、永明延寿、契嵩、莲池祩宏以及近代的太虚法师都收入此稿,书末还附有济颠语录。编写简明,文字顺畅,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是由民国时期弘一法师编篡、迄今为止唯一的针对在家佛教信众的南山律学著作。为方便在家佛教信徒研习南山律学,作者节选了《备览略编》中重要的部分,分别作了注释、今译与评析,对南山律宗在家共修部分内容作了通俗易懂且细致深入的解读。
《嘉泰普灯录》三十卷,南宋嘉泰年间云门宗禅僧雷庵正受撰。在这部灯录编成之前,宋代已有《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以及《联灯会要》四部灯录传世。在这部灯录编成后,继有南宋普济编著《五灯会元》,合以上五灯为一统。然而,与其他灯录不同,《嘉泰普灯录》不仅收录了祖师示众机语,且专设“圣君贤臣”两卷、“应化
六十如理颂:梵藏汉合校、导读、译注
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12岁于宜兴大觉寺礼志开上人出家。1947年焦山佛学院毕业;1949年赴台,担任《人生杂志》主编、“台湾佛教讲习会”教务主任;1953年任宜兰念佛会导师;1957年于台北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1962年建设寿山寺,创办寿山佛学院;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
佛、法、僧三宝是佛教的信仰中心,从教主佛陀、教理经典、教团僧伽三方面了解佛、法、僧三宝乃至整个佛教的总纲,是了解佛教的第一步。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分佛的意义、如来十号、佛身等二十章,下篇分菩萨道的起点、实践、次第等二十一篇。
五台山佛教是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缩影。自北魏佛教传入五台山到现在的1600余年里,各宗高僧均把五台山作为弘传佛法的地方,使五台山佛教呈现出显密诸宗并弘、汉藏佛教共存的特征。《山西佛教史(五台山卷)》作为《山西佛教史》的一卷,主要对元代以来的五台山佛教进行补充研究,着重考察五台山藏传佛教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发展特征,阐释其深刻
说一切有部是印度历史悠久的著名的部派佛教。然而世亲的《阿毘达磨俱舍论》则以新兴的经部观点,对有部《大毘婆沙论》的各种观念都作了取舍,引起了有部的极大震惊。众贤论师钻研《俱舍论》十二年之久,写成了二万五千颂的《阿毘达磨顺正理论》,世亲锋利的评难也才真的遇上了对手。《阿毘达磨顺正理论》不仅揭露了《阿毘达磨俱舍论》理论体系的
禅宗临济宗的开创者义玄大师,又被称为临济大师,是佛教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生活的唐代正是禅宗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宗门林立,大师辈出。义玄年青时皈依佛门,他师承广泛,而直接启发他大悟的是黄檗希运禅师。他曾三度参问黄檗禅师:“什么是佛法?”结果三度遭师父痛打,一时不能领悟。后来经大愚禅师点拨,终于开悟。之后义玄广泛吸取教乘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