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艺术字、花体字的设计方法,还讲解了如何将这些元素应用在手账绘制中。全书共8章,第1章介绍了绘制工具和颜色搭配;第2章讲解了常用字体的风格及特点;第3章讲解如何用字体变形展现更多的设计风格;第4章讲解装饰元素的特点和设计元素的特点;第5至第8章则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和创作思路。 本书适合绘画初学者、手账制
本书为毛笔楷书,魏碑学习基础教程,主要通过讲解魏碑《元略墓志》的艺术特点、基础书写技法以及学习方法,从零开始,一步步带领初学书法的广大读者们掌握学习书法的方法,并在掌握书写技法的基础上,对抽象线条的审美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力。以书写技法学习为全书重点,从实用工具到用笔、用墨,到线条练习、笔画讲解,再到例字、间架结构分析讲解
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其为“旷世神品”。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做对比:《兰亭序》是雅士的风格,《祭侄稿》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各领风骚,称得上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大里程碑。 本书以苏东坡的《寒食帖》为主题,对全文129个字的写法逐一进行精讲,同时选取苏东坡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
该书以三百余幅高清图版,全景式展现了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时代延续长、内容丰富的古阳洞造像题记全貌,从祖先崇拜与佛教接受、文化制度与僧官制度的影响等角度出发,探析这些因素与佛教、石窟开凿及造像题记书写者的关系。本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亮点: 一、注重原境式呈现。完整展现了造像题记在古阳洞中的具体位置,弥补了图版资料中常会存
本书又称《天重纪功碑》《三段碑》,三国吴天玺元年(二七六)书刻“相传为当时著名书法家皇象所书。此碑胡宗师元佑三年刻跋时石已断为三段,碑石旧在江苏江宁(今江苏南京)天福寺后移至尊经阁,清嘉庆十年(一八〇五)毁于火。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晋王义之书法,集王书因此而盛。《圣教序碑》系僧怀仁摹集内府收藏王羲之书法而成,摹集始于贞观甘二年,成于咸亨三年、原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
本书为宋拓黄庭经。《黄庭经》为古代道家养生之书,因末题“永和十二年五月廿四日五山阴县写”、后世遂定为晋王羲之书。
本书集魏钟蹄书《宣示表》、晋王义之书《乐毅论》《东方朔画赞》《孝女曹娥碑》、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唐虞世南书《破邪论》、褚遂良书《阴符经》于一册。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王羲之的地位非常独特。因为经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力提倡,王羲之的书法被确认为古代书法艺术的典范。此后的一千多年时间内,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地位一直非常牢固,人们将他尊为“书圣”和中国书法文化的代表。
本书全称《郃阳令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一八五)刻。原石刻立后不久即遭埋没,明万历初始在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出土出土后移存却阳孔庙,一九五六年移藏西安碑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