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首都师范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也是同名丛书系列的第二部。书中主要研究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之间的关系,其中既要考察20世纪主要大国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也要探讨这些变化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以及一定历史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国际格
本书作者杜鲁·维也瓦尼和加布里埃尔·塞帕鲁尼以自主为论题,对边缘国家中的大国一一巴西一一在l985至2009年间外交政策的变革与延续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三种典型的自主形态,即疏离型自主、参与型自主和多元化自主。通过本书,我们不仅可以纵览巴山二十余年的外交风云,而且还能经由他们的文字牵引,探寻巴西外交内在的逻辑与脉络。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是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主办的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的专业性学术集刊,宗旨是“瞄准中国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重大问题,努力推进对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政治、安全、经济、外交、文化关系的理论研究、战略研究、个案研究和综合研究”。
张春所*的《地方参与中非合作研究》探讨的对象是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建构过程中的中国地方参与或地方角色。既有的传统地方外事理论和外部引入的次政府外交与府际关系理论都未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地方参与的*好定位应当是“外交补位”,它既服从和服务于作为整体的中非关系和地方经济一社会发展目标,同时又可通过先行先试和填补
本书是海军院校学员成长为海军军官之前必须学习的内容。它可作为海军院校面向在校学员开展外事政策纪律教育及开设涉外知识礼仪系列课程的主要教材,也可以是海军机关和部队官兵、外事工作人员与外军交往的一本涉外知识礼仪的参考书。本书着重从海军外事工作的原则、海军军官应具备的涉外能力与素质、一般涉外工作常识与国际礼仪、涉外交往工作基
涉外交流是现今世界各国人民常见的交流形式。本书结合海军军种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涉外交流的一般概念,以及在具体的涉外交流的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各种礼仪知识,强调在涉外活动中,应尊重各国的文化习俗,遵守各国的法律条文,了解各国人民的传统等等,并着重强调了涉外交流的层次问题,对于不同层次的涉外交流,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
《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转型》探讨的中国外交转型主题,与“创造性介入”的中国外交新态势,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其中心论点是:中国外交的创造性介入,需要国内合适的氛围与条件,那就是与全球进步时代相适应、相一致的深刻社会转型,需要外交体制机制自身的反省与改进。也因此,本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在变革的大背景下,中国外交的社会基础如
本书是“当代中东研究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以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东盟等东亚地区五大主要力量的中东外交为主线,借助案例研究、比较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等方法,运用区域国别研究理论,分别考察东亚大国在军事安全、经贸合作和宗教文化等领域与中东国家和组织间的交流与碰撞,以推进现代国际体系中非西方战略板块间合作的理论与案例研究
2013年底以来,西非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埃博拉疫情,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种疾病死亡率高达90%,目前仍无任何经证实有效的专用药物。在疫情*为严重的西非三国,利比里亚近1。1万人染病,4800人死亡;塞拉利昂8697人染病,3586人死亡;几内亚已有3500余人染病,死亡率超过60%。这是埃博拉疫情自1976年首
随着建构主义流派在国际关系领域内的兴起,作为建构主义核心概念的身份成为国际关系分析的重要变量之一。受到结构主义与认知主义的长期影响,体系建构主义身份理论存在一些重要缺陷。为了开拓国际关系身份研究的视野,季玲编写的《国际关系中的情感与身份》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在关系本位思想的基础上,对身份概念进行了重构,提出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