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较早经历此次疫情的国家,中国比其他国家经济受影响得更早。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首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8.8%,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9.7%,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25.2%,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7%。要实现疫后经济的复苏,并长远推动经
本书重点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融资、项目融资与PPP应用解析、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融资、《政府投资条例》下基础设施合规投融资模式、政府引导基金规范运作以及基础设施引入REITs融资等内容改进型详细探讨和阐述,以期使读者对当前防风险态势下基础设施投融资合规模式运用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并对是否形成政府隐形债务及项目投融资风险作出
本教材汲取了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和城市治理研究最新成果,依据多年的案例教学与研究实践编撰而成。全书共分为"案例编写与分析"、"案例实验与操作"和"案例大赛与总结"三部分。其中"案例编写与分析"篇共5章,分别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案例的选择、搜集与整理、编写、分析等;"案例实验与操作"篇以案例分析理论为指导,选取了近两年在案例分析
本书是费孝通先生自1980年代-2000年左右关于中国乡镇企业发展、中国区域发展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论文集。费先生解放前就研究中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之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费先生重新工作之后,首先把重点放在了乡镇企业和中国的乡镇发展问题上,此后又继续关注中国的区域发展,写下了一些列名作,如《小城镇大问题》等,对我
本书以城市国际化为研究视角,认为国际化城市是以一种专业化职能的嵌入方式进入世界城市网络,成为一个网络节点城市,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节点资源传输。城市发展到哪个阶段,可以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因素来判断。城市未来的战略发展定位、产业定位,需要有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和社会阶层结构来保障。
本书以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等为基础,在重点进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广泛运用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对新时期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和政策展开研究。研究发现,作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类特殊居住形态,农民集中居住区不仅是居住空间的变化,更产生了农村社区内部经济利益关系和社会关
有关土地制度的研究,无论中外,历来都是制度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交叉领域极为重要的内容,学界累积的研究成果丰硕,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都对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经济史的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所取得的经济成就,都与土地制度变迁密切相关,而将农地制度变迁与城镇化问题结合起来,则是一个崭
本书聚集城市更新的新时代发展,研究城市更新的一般规律,提出通过目标引领,研究提出有效实施城市更新的四个关键路径,推动实现城市更新的高质量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城市更新的目标是一个综合的价值体系,涵盖了社会、环境和经济的维度。创新更有活力的城市经济,使城市资源配置更优、产出效率更高、资产价值得到提升是城市更新的经济目标
本书将我国国民经济转型时期的房地产调控、投资方向作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了我国保障性住房、长租公寓、养老地产项目、以产业为导向的特色小镇、舒缓中心城市非主流功能的卫星城等新型房地产投资项目的策划。本书改变了以往以商品住宅为策划对象的研究模式,对“调结构、补短板”相关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与策划提出新的内容与方法,融入了产品更新
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标志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在顶层设计支持下进入实质发展期。国家强调“公共服务一体化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措施”。其中公共服务政策共享建设重要指示不仅指明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方向,同时指出了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