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是明代后七子复古诗学的领袖人物,诗名高于当代,影响及于清初百余年。本书是李攀龙诗文集的**整理注释本,贯彻了深度整理原则。正文以清代李攀龙九世孙李献方家藏隆庆旧版《沧溟先生集》,经济南学者周乐、花寿山、王德容校勘的道光本为底本,参校明代张道弘校本、明刊佚名残本、清光绪乙未刊本、《四库全书》本、宋光廷《补注李沧溟先
本书首次将中国已佚而存藏于日本的所有《王勃集》抄本,辑校录文,包括:正仓院藏《王勃诗序》41篇、上野博物馆藏《王勃集》卷28、东京博物馆所藏《王勃集》卷2930及其他书物残卷(卷28《陆录事墓志》的一部分、卷29《祭高祖文》等)四部分,并利用史书、类书、总集、别集及晚清王勃集注本,对上述篇章进行字词校勘、典故考证,特别
全书收录了作者近些年创作的两百余篇诗歌散文,在这些作品里,作者用天马行空的思绪、敏锐的观察力与富有诗意的文字记录了发生在身边的日常小事,及自己对社会、对各类事物事件的认识和思考,感情充沛、细腻、朝气蓬勃。这些作品取材于她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的记录、感悟,诗化为对自我生活及外界的认识、剖析、审视,倾诉她的心声、梦想、热爱,
本书聚焦鲁迅留日的时代脉络与话语空间,在还原鲁迅寄身之日本语境的基础上,追索鲁迅与明治日本教育制度、知识转型以及思想文艺新潮的关联交涉,诠释鲁迅对异域新兴思想文化资源的判断、选择和改创,进而呈现留日时期鲁迅的人生及精神历程,明确其果敢独创的思想与实践结构。
正文选取最能体现历史人物思想及文采的代表性作品,包括文章与诗歌。题解简要说明作品的写作背景及意义。魏源一生著述宏富,据统计,魏源传世的著作有《诗古微》《书古微》等23种,如果加上他主持并参与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淮北票盐志略》两种,约达1100余万字。本书从岳麓书社2011年版的《魏源全集》中选录或节选有代表性的文1
书稿内容包括总序、导言、正文、题解。总序说明编译出版宗旨,阐释湖湘文化的内涵、源流和时代风貌。导言介绍人物生平、历史影响、所选作品的内涵以及作品海外传播情况。正文选取最能体现历史人物思想及文采的代表性作品,包括文章与诗歌。题解简要说明作品的写作背景及意义。本书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王夫之文选和王夫之诗词选,内容选自他的重要
在十三年的漫长时空里《故事新编》是“如何写”成的?对此问题的求解只能立足可能的思考。在“于中国有益”的庞杂翻译中,鲁迅“学下去,站起来”的不懈努力贯穿始终;融会诸种文体(诗歌、小说、杂文等)实践,鲁迅重建了一种悖论式语言景观;通过“以庄化尼”和“援俗入史”,鲁迅书写了他眼中活的中国史。《故事新编》是以鲁迅逐渐“忘了努力
周企言(1868—1938),名葆贻,字企言,以字行。常州武进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经济学家、文化学者周有光之父。本次整理对象是周企言著述三种,包括《企言诗存》三卷、《企言随笔》一卷、《诗经全部分类集对》十三卷。周企言的文化思想具有新旧融合的过渡特征,他对旧时代的文化秩序抱有同情,对新文化采取温和辩证的接纳态度,这也影
书稿为作者的诗词文章作品集,记录了作者在东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求学、科研、教学以及家庭生活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以及对社会万象的见解。部分作品曾在《国防科大报》《东北大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文集包括“诗词”和“文章”两部分,前者包括“梦绕东园”“军旅科大”“夜雨杂感”“爱红小札”四章,共收入旧体诗词71首、对联5副、新诗
本书为“名师导读”系列图书之一。本书是鲁迅先生于1921—1922年撰写的中篇小说,小说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作品塑造了阿Q这样一个受旧社会沉重压迫而精神扭曲变形的人物形象,向人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尖锐地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