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国际竞争日益延伸为国家间基础研究的竞争。《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18》构建了更为全面的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CI论文、发明专利三大类指标,不仅揭示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指标的基础研究人力资源与科技资源投入呵题,也反映了以SCI论文、发明专利为指标的基础研究学术产出与
本书系统总结了智能家居的发展历程和内容结构,并依托于现有的产品和专利信息等资料,分析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智能家居单品的创新功能、智能家居平台的战术战略和未来的发展预期,以便让读者对智能家居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并能从中获取所需信息。
《翁文波<预测论基础>研究与实践》是一部比较系统、全面解读、研究和实践翁文波院士《预测论基础》的专著。全书以科学方法论为引导,概述了传统预测理论、系统辨识与信息预测理论的关系与区别,论述了《预测论基础》的理论内涵,提出了《预测论基础》的方法论是功能模拟。同时以油田系统的预测实践以及汶川地震预报为例,阐述了信息预测理论、
“科学方法论学习与应用”文集.第一集
本书力求深入剖析现行R&D统计和分析制度弊端,以确保实现千亿研发投入为目标导向。针对“重庆市R&D投入考核机制”等重点瓶颈问题,在充分掌握研发资金的投入、利用及效果情况的基础上,建成全市统一的R&D活动分类统计体系,形成研发投入绩效的测度指标,提出千亿研发投入的操作路径和时间表;明确企业投入、财政投入、高等学校投入、科
王梓坤是我国概率论研究的先驱和主要领导者之一,对我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首批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首倡在全国设立教师节。值此先生90大寿前,正式结集出版《王梓坤文集》。《科学发现纵横谈/王梓坤文集》收录王梓坤先生杂文若干篇。
《近代中国“科学”概念的生成与歧变(1896-1919)》寻绎了19世纪末来自日本的汉语借词“科学”由外而内地生成中国“科学”概念的全过程,揭示一路走来,“科学”泛化为信仰的缘由;探求近代中国的学术转型与社会变革之间发生的复杂深刻的纠葛。研究表明,自然科学与分科治学是“科学”概念的基本含义,自然科学提供了一整套西方价值
为了促进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机构、资本和产业等要素融合发展,推动知识产权运营与实体产业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着力打通知识产权运营链条和服务体系,更好发挥知识产权的市场激励机制和产权安排机制作用,强化创新驱动,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本书从数据篇、指标篇、城市篇和案例篇四个部分的不同视角,对201
本书以专利申请人为研究主题,力图满足创新主体对于自身战略定位和与竞争对手博弈策略的需要,支撑创新主体进行专利决策和辅助进行战略决策。本书以创新主体的视角为出发点、以专利信息分析为主体,广泛融合政策、技术、产业、市场、金融等信息进行分析。全书分为信息篇、分析篇和应用篇,分别从如何获取申请人信息、拿到信息怎么去分析、如何利
本书作者从策略、论文叙述、语言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英语论文的写作技巧,包括科技论文的结构、审稿人评判标准、论文各部分写作技巧、如何回复编辑与审稿人等,内容详细、实用。本书针对的主要读者群是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科技工作者,对于科研人员、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等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