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稿内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物条目,共调查、采集、整理、摄制文物1272条,彩色图片1266幅,成稿五册,分别为:一、史前至吐蕃基础资料卷;二、五代、宋、元时期基础资料卷;三、明代基础资料卷;四、清代基础资料卷(上);五、清代基础资料卷(下)。第二部分为概说,是基于文物考古材料对西藏与中原关系进行的综合性研究,研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南端、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曾经的边蛮之地,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而今一跃成为让人刮目相看的“神州瑶都”。一个偏远瑶山何以崛起?奋进的时代给了江华发展变化的无数种可能!听党话、跟党走,忠诚、奋斗、奉献,是瑶山儿女铿锵前行的方向和动力;实干、创新、为民,是江华党员干部团结进取的初心和使命。本书在百年
本书是由曲阜市政协组织编纂的,经过近一年锲而不舍的搜索、征集、梳理最终成书。收录了200余张曲阜老照片,分“红色热土”“孔府旧影”“汉学家与曲阜”“圣城风貌”四部分,记录了曲阜近百年以来的风貌变迁和陈年旧事。政协对这些照片做了系统、详细地筛选,既有对久远历史的探究,也有对当代历史的回顾。本书的出版发挥了“存史、资政、团
本书收集了:邵武市档案馆资料,民国《邵武县志》,《邵武市志》,邵武政协存有的文史资料,市统战部编辑的《统战史话》,交通、民政、林业、教育、公安、统计等职能部门留存的历史资料,协和大学在邵武八年期间的周刊,1946-1949年冯玉琳先生主编的《铁城报》及蔡幼群在邵武三十多年工作期间收集的历史资料,进行了细致的整理编辑,编
本书收录民国34年(1945年)刘学射主编的《屏南县概况》、王滉所撰写的《屏政脞谈》、民国36年(1947年)6月《屏南县统计提要》和民国37年(1948年)5月《屏南统计手册》。本书对以上四个部分点校后合为《屏南县民国史料汇编》,较全面介绍屏南民国间的屏南县地理状况、经济发展、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教育教学、古迹名胜等
本书分为英雄的时代、永恒的三国两篇,内容包括:幕启·乱世、崛起·鼎力、跨越·重启、史册载不尽、粉墨说三分、釉彩叙逸事等。
《香洲史话》是一部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各类第一手、第二手史料为架构,辅以生动叙事,图文并茂的历史书,系统地梳理了香洲地区上至远古时代、下至建区以来的历史沿革和时空脉络。全书共分为“先民足迹”“建制源流”“沧海澜涛”“人物春秋”“风物遗存”五大篇章,分别介绍了香洲地区史前至古代时期的文明,香山镇、县的建制源流和盐银业的发
《田东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是广西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中的一本。本书运用了大量的史实资料,全景式反映田东县革命老区人民为解放事业而艰苦奋斗的历程,全面、系统地记载了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展示了革命老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本书的出版,对于挖掘地方红色资源,深入开展革命史传统教育,讲好老区
本书汇集了自福宁州肇建至明万历四十四年间,福宁州(含今宁德市霞浦县、福安市、福鼎市、周宁县、寿宁县、蕉城区、柘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民俗等诸多方面资料,是今人了解古代福宁州历史地理状况、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最基本的资料,其文献价值自不待言。
本书是《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吉林卷的一部分,按照編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以编年体为主的编写体例确定框架结构;运用时经事纬、点面结合的方式记述史实,坚持人事结合、以事带人的原则处理人与事的关系:采取夹叙夹议、叙论结合、以叙为主的方法展开内容。以汪清老区人民为主体,以老区发展为主线,体现历史进程特征,突出时代发展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