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礼仪是外贸工作中很重要的事情,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伍岳炜编著的这本《涉外礼仪与谈判技巧》介绍了涉外礼仪中应注意的仪容仪表问题,并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习俗与礼仪做了简要分析。本书在谈判技巧方面也做了一定的探讨。谈判如同打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谈判的*高境界是达到双赢。
菲律宾这个隔南中国海相望的邻邦,由于地处东南亚边缘地带,且在历史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所以相较于东南亚其它地区,这个群岛在前殖民时期同中国的交往相对来说不太密切。西班牙人入主菲岛后,带来大量美洲白银。由于白银在中国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菲律宾的美洲白银对中国商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同时精美的丝货、瓷器等各色中国商品又为菲岛的西
《文献为证:钓鱼岛图籍录》共四章,包括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概况、古代文献中的钓鱼岛、中外舆图中的钓鱼岛、近代以来文献中的钓鱼岛。全书收录文献130余种、近260幅图,系统梳理了从古至今有关钓鱼岛较为重要的文献。 经过细致挖掘、考证,《文献为证:钓鱼岛图籍录》揭示并收录了部分鲜见文献,丰富和补充了既往的研究成果。 《文
《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公共外交:政策机制、实证分析、全球比较》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第二部分从宏观和历史的角度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侨务政策与公共外交关系的演变过程;第三部分讨论东南亚的个案,以新加坡为例,讨论新加坡本地人如何看待中国新移民,以及国家如何在引进外来人才和保护本国居民之间
本书是“中国与葡语国家关系——中国与巴西”国际研讨会的英文论文集。本次研讨会就中巴关系、中巴全球治理合作、中巴经贸合竞、中巴发展模式比较、澳门与中巴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书中共收录了来自中国内地、巴西、澳门三地作者的十六篇论文。
本书全面、客观、系统地对历史上非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了学术考察,阐述了中美非洲政策的发展演进,比较了中美非洲政策的得失,分析了中美对非洲政策绩效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我国的应对之策。
伊核问题是伊朗和美国之间围绕核问题展开的一场斗法,其实质却是美伊关系。作为双边关系中强势的一方,美国很大程度上主导了这一国际政治斗争的进程与节奏。《教育部高校社科文库:冷战后美国的伊朗政策研究》全方位地研究了伊朗的地缘“资产”、美国对伊朗政策的历史背景、冷战后美国对伊朗政策的发展轨迹、美国对伊朗政策的制裁手段,以及美国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1913-1945)》把1913-1945年的美国对外关系视为解决(国家)身份困惑与追求(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作者王立新在兼顾这一时期重大国际事件和外交政策的同时,主要考察了美国在20世纪初期崛起为世界强国,如何思考和界定自己的国家身份和国际角色,
王巨新编著的《清代中缅关系》的研究思路为:系统全面地论述清代中缅关系历史发展变化,在深入考察两国政治交往的同时,也讨论两国政治交往影响下的经贸关系、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在论述两国中央层面交往的同时,也注意分析两国地方层面的往来及边境事务交涉;在研究缅甸贡期、贡道、贡物及清朝赐予、敕封等朝贡制度本身的同时,也注意对制度实
本报告围绕联合国在国际安全、全球治理、人权问题、发展合作、机构改革、国际法治等等领域的工作,全面论述了联合国在2013—2014年取得的成就,并对其面临的各类挑战和困难进行了分析,更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