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滔滔奔腾的山东黄河入海口,到沙浪弥漫的河套平原;从莽莽的贺兰山脉,到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历时三个多月,最后到达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行程5464公里。途中穿行一处处水库大坝,跨越一道道黄河大峡谷,走进一个个黄河古渡口,深入一片片腾格里沙漠大沙滩,爬上一处处耸入云天的悬崖峭壁,拍摄300多幅照片,采写53篇纪实文章
铁岭县乡村地名众多,源远流长。据县志记载有二百多个。这些地名分别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与本地历史发展、社会变革、人文地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书全面诠释了铁岭县14个乡(镇),和所辖行政村地名的由来,如以姓氏命名;以姓氏加方位、大小、上下命名;以姓氏加自然环境及地理实体命名;以姓氏加古堡寨命名等。本书介绍了乡镇及所辖行
千年大运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也见证了吴江这片土地的文明与进步。本书梳理了吴江大运河伴生的经济、社会、文化、风俗民情等,分六个篇章:第一章“运河史话”描述了吴江的运河历史故事;第二章“运河遗产”记录了吴江独物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第三章“运河文脉”汇集了与吴江运河相关的名人、文艺和治运文摘;第四章“运河经济”书写了吴江因运
雕塑公园是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民主进程的产物,它是一种城市主题公园,是一个在可开放参与的特定区域内,由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所决定,以户外雕塑艺术的放置与展示为核心内容,并营造与之相匹配的环境,服务公众、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一种公共空间;其中,公共性是其能否成立的重要标准。本书以中国雕塑公园为研究对象,提出“整一视角”
本书以地理学的研究范式和学科框架为基础,以地理空间时间为切入,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印度尼西亚在全球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第二部包括第二章与第三章,主要介绍印度尼西亚的自然地理,包括国土、地貌、气候与自然资源等内容;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介绍印度尼西亚的人文地理,包括政治地理
缅甸作为中国山水相邻的重要邻邦,中缅交往历史悠久,双方关系历久弥坚,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推进的过程中,更深层次的认识缅甸是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时势的应有之举。本书围绕缅甸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自然灾害、人口、民族、宗教、城市、产业、交通与对外经济等主题,开展了深入、系统性的分析,揭示了缅甸在各领域的发展演变、原因,并探
作为中国的近邻,泰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已有两千余年的发展史。自1975年中泰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始终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中国“走出去”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泰国作为这一进程的关键支点与核心枢纽之一,中泰两国未来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泰国地处中南半岛腹地,是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和东盟核心国家之一,具有重要
目前,我省拥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它们是我省文旅资源中享誉世界的三张名片,是山西独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明珠。作者从古城的溯源及历史演变角度出发,用厚重的人文历史背景铺展古代古城、县治、民居等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及文化风韵,带领读者感受平遥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风土人情。《世界文化遗产在山
该丛书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大江大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广大读者展现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美景,欣赏之余,它会激发读者热爱山水的热情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长江》所展示的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著名的赤壁之战,屈原的家国情怀,强渡金沙江的红军,都一一讲述着历史的长江;泛滥的洪水和白鳍豚的灭绝,也时刻提醒着人们要重还生态的长江。
该丛书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大江大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广大读者展现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美景,欣赏之余,它会激发读者热爱山水的热情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黑龙江》展示的是我国仅次于长江、黄河的第三大河流——黑龙江。肥沃的黑土地、奇妙的冰雪世界、东北菜系、长鼓歌舞、东北抗日英雄……这些都讲述着大河孕育文明和文明被保护、传承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