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是指在个人的一生中,戒除危害整个社会或自然环境,包括危害青山绿水的行为。此书也明确说明一切有害于人、有害于畜、有害于人、有害于自然、有害于森林、有害于碧水、有害于邻里、有害于自然、有害于社会的行为都应当禁止,相反,应该尽力为社会作贡献。此戒可以分为别解脱戒、菩萨戒、密戒。本篇对关于三戒发表了详细的注释。特殊之处:过
该书为《苏州全书》丛书甲编中的一种,采用影印形式出版。是南宋平江(治所在今江苏苏州)景德寺僧法云所编的佛学辞书。全书共7卷64篇,法云将散见于各经论中的梵文名字分类解释、编集而成,共收音译梵文2040余条。各篇开头为总论,叙述本篇大意。对音译梵文,一一举出异译、出处并进行解释。所据资料,除经论外,还旁采音义、注疏及其他
《佛教文化研究》集刊禀承国际化、纯学术化的基本宗旨,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办刊方向,积极推进国内外佛学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本辑收录的15篇论文,均经过本刊编辑部及审稿专家严格审查,符合本刊录用标准。根据论文主题共设四个栏目,分别为“近现代佛学专题研究”“佛教历史研究”“佛教思想研究”“名家访谈”。整体上,本辑所收
原著成书于明成化十二至十四年(1476-1478),共分十五辑,该选题博取众家之长,采取编年史的体例,主要记述佛教在西藏的传播历史,尤其是对后弘期佛教的传播、教派形成、传承系统、各派名僧、寺院、经典的记叙尤为翔实,清晰地勾勒出西藏地方各个时期的历史和藏传佛教各个教派、教法的传承情况。
本选题是一部详尽记录和研究邬金林寺历史的专著。作者追溯了邬金林寺的历史起源,从最初的建立背景,到各个时期的扩建和修缮过程,详细介绍了寺庙的发展脉络。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考古发现的解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生动的邬金林寺历史画卷。对研究仓央嘉措文化、研究门隅古往今来的历史由来以及了解当时藏南的风土人情、社会面貌等提供了丰富
本选题作者以传统格言的形式,通过藏传佛教中国化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阐释。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立德树人篇,第二部分为崇尚科学篇。旨在发扬藏传佛教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积极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
本书是由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司膳洛追旺久所著《火阳狗年跟随至尊第六世达赖喇嘛洛桑仁钦仓央嘉措骑队从拉鲁林苑出发到贡嘎诺尔圆寂,再由湖岸、西宁等到拉萨的纪要》翻译而成,记述了仓央嘉措从拉萨出发进京时经过当雄、那曲,最终到青海湖畔去世的经历。
本选题主要记录了藏堪钦的自传及晚年的宏化之大乘菩萨十地之一欢喜地到金刚持地的胜妙功德共12卷。其次讲述了先师降生及亲身莅临广行善业之地的山水面貌,详细记录了先师生平拜受大师的法名及广布恩施、普度众生的景象,此外生动形象地记录了蒙军进藏的场景。该书语言通顺易懂,对于学习和研究西藏文化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处处体现着大师的丰
察隅县位于西藏的东南部,其境内气候四季温和、降雨充沛、日照充足、造就了该地独特的农业文明。本选题是一部察隅县江色寺的寺志,主要阐述了察隅县江色寺的红色历史、寺庙修建情况、重建情况以及江色寺与热瓦麦寺之间的渊源,内容还包含了察隅周围名山的部分传说、察隅县的自然风光等,对于了解江色寺和察隅县有一定的帮助。本书内容汉藏并附、
《心悟妙识:<坛经>导引》是以通识教育为立足点来对禅宗经典《坛经》进行导读的一部著作。本书意在发掘经典对涵濡博雅精神、养成君子人格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既不停留于对经典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浅层表面的介绍,也不陷入零碎散乱的随意漫谈,而是以前沿性的“博雅”为核心理念,展现经典丰富的深层意蕴,彰显经典对人类生活的永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