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第十三卷(1938—1939)》以杜威的思想发展历程为线索,分为青年、中年、晚年三大部分,全面收录了杜威一生中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所撰写的文章与专著。这项浩大的工程为人们重新研究和挖掘杜威丰富的思想内涵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第一手资料,为将对杜威思想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更高的
本书为是一本关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为哲学思想的讲演集,全书共分为十二讲,分别为:杜威留给21世纪的遗产;新旧实用主义:杜威还是罗蒂;杜威哲学中的实用主义、技术和真理;民主、教育和西方哲学传统:杜威的激进社会观;杜威的探究理论等。
《外教社外国文学研究丛书:艾略特的哲学语境》深入阐释了白壁德、桑塔亚那、鲁一士、康德、柏格森、布拉德雷的哲学思想与艾略特哲学主张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布拉德雷的哲学思想和艾略特在博士论文《F.H.布拉德雷哲学中的知识与经验》中对布拉德雷基本主张的继承与批判。在此基础上,作者探究了艾略特哲学主张的理论基础及其本质,揭示了
本书以约翰·杜威的美学思想作为基本论题,并对其生活艺术化理想的可能性及其依据进行了探讨。作者力图从杜威经验哲学的内部入手剖析杜威美学思想的基本问题与内在结构,并倾向于把杜威的艺术理想视为其根本哲学精神的表达。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上篇为审美经验篇,下篇为艺术理论篇。通过对这两部分的系统阐述,作者不但揭示了杜威的艺术理想与其
本书聚焦于斯皮瓦克思想中的被殖民者主体性建构问题,从文学、翻译、哲学、历史档案书写和人权话语五个方面探讨了斯皮瓦克研究这一问题的历史文化语境,分析了她作为来自第三世界的女性知识分子独特的立场方法,阐述了她独树一帜的理论贡献。
本卷是《杜威晚期著作》(1925—1953)的第十七卷,也即《杜威全集》的最后一卷,收录了未曾被收录此前各卷的杜威作品。本卷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学术版本委员会认可文本。 悉尼·胡克(SideyHook)在本卷的导言《约翰·杜威思想的时代关切》(TheReleyanceofJohnDeweysThought)中指出:“当
本卷是《杜威晚期著作,1925—1953》第十一卷,收录了杜威在1935—1937年间的所有作品,包括论文、书评、杂文,他担任莫斯科审判指控列夫·托洛斯基罪行调查委员会主席时发表的声明,以及《自由主义与社会行动》(LiberalismandSocialAction)的权威版本,还有他在弗吉尼亚大学所作的佩基-巴伯系列演
本卷是《杜威晚期著作》(1925—1953)的第十卷,它为人们提供了杜威的重要著作——《作为经验的艺术》(ArtasExperience)的一个权威版本。 《作为经验的艺术》是由约翰·杜威于1931年2月至5月在哈佛大学所作的威廉·詹姆斯讲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作为詹姆斯讲座的首讲者,杜威有机会系统地探讨一个他曾经被
本卷是《杜威晚期著作》(1925-1953)的第八卷,收录了论文、评论以及《我们如何思维:重述反思性思维对教育过程的关系》在1933年的权威版本。杜威撰写于1933年的其他作品都收入在第九卷中。本卷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学术版本委员会认可文本。 1933年,杜威扩充修订了1910年版的《我们如何思维》,特别是逻辑部分。他
本卷是《杜威晚期著作》(1925—1953)的第七卷。它提供了杜威和塔夫茨(JamesH.Tufts)于1932年撰写的《伦理学》(Ethics)一书的权威版本,为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学术版本委员会认可版本。 亚伯拉罕?埃德尔(AbrahamEdel)和伊丽莎白?弗劳尔(ElizabethFlower)在他们的导言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