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艺先生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研究专家,为了纪念陆学艺对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及改革开放作出的贡献,陆学艺基金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做了长时间的安排,专门设置了编撰小组,对陆学艺自1963年至2013年公开发表的论文、建议、书序、访谈、致辞等,未公开发表的手稿、文档等进行整理出版。本书以时间为序,对陆学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乡村人口被吸纳进城市工业体系,发生在乡村之间的迁徙模式被由乡村到城市的迁徙模式所遮蔽。实际上,发生在乡村之间的人口迁徙现象普遍存在,学界和政府部门对这类移民群体的关注较为有限。本书以云南文山迁徙至广东阳江代耕的苗族移民为例,研究其在移居地的文化适应与社会融入情况。研究发现,苗族代耕农能
结构性两极分化在21世纪日益加剧,对农村社会经济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本书是第一本围绕该主题进行多维和综合分析的著作。随着越来越多的全球经济财富和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且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农村地区土地不平等十分突出,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错综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变革?本书作者在探讨土地不平等、气候变化和技术创新
本书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官方的数据资料对滇西边境片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与组织成员构成、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作用、合作社的内部运营机制及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合作社社员的资源禀赋及其参与合作社运营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为推动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本书结合秦汉时期出土文献、考古资料及传世文献,对这一时期天然林木的分布及变迁、人工植林的发展、林业职官的设立、社树崇拜,以及林木在生活中的运用等进行研究。本书通过研究秦汉时期天然林木的分布与变迁,探究其变化的内在原因,对了解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为我国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重要
本教材充分吸收本学科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全面准确地阐述农业经营与管理的先进理论与框架,科学系统地归纳本学科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与发展规律,以农业经营行为与产业发展管理为对象,重点介绍了理论方法、经营模式、管理方式三个部分,主要包含经营制度与支撑体系、国内外经营管理、集约化和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市场化和品牌化、组织化及合
杂交构树扶贫工程被列入2015年我国十项精准扶贫工程之一。构树扶贫工程由国务院扶贫办牵头,协调各产业部门,成立“杂交构树产业扶贫”项目组,该工程采用植物所杂交构树品种以及产业化技术,重点在全国贫困地区实施杂交构树“林-料-畜”一体化畜牧产业扶贫。本书从杂交构树产业扶贫发展历程、产业体系、效益分析、带贫机制、评估分析、前
本书汇总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2022年度进行的各项工作、取得的各项成果。包括2022年度农技推广工作报告,粮食、小宗粮食、油料等12个产业的发展研究报告,18篇专项业务报告,23篇关键技术意见,9篇调查研究结果,25项主推农业技术;2022年度中心承办或参与的重点项目简介,取得的科研成果简
《南昌市农业农村局工作实录(2019—2022)》一书丰富翔实、完整地记录了南昌市农业农村局2019—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推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过程以及取得的工作成果,从侧面反映了南昌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脉络和走势。农业农村工作新事物多、新情况多、新问题多、新人新手多,是一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惧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维护、巩固集体所有制的重要内容。2022年全国人大将集体经济组织法作为重点立法项目,也显示了中央对集体产权制度的重视。但是目前在该法起草中还存在很多争议问题,需要加以研究。比如集体所有权主体到底是农民集体还是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关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