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西文字体常识、中文字体常识、字体设计及应用和版面设计基础四部分。信息的交流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频繁,每一个个体都成了文字设计的亲历者,解决本土文字与其他文字的关系成为设计界内外每一个人几乎都会遇到的问题。随着字体产业的高速发展,对西文和中文的关注成为热门。此书的编写将从视知觉、文字设计学、字体
《书法审美与基本技法(第2版)》是针对汉字书写技法和书法启蒙的一本教程,强调以书法审美指导基本技法。《书法审美与基本技法(第2版)》内容分为十章:第一章是笔画理论,主题是永字八法与五种笔势。第二章为结构理论,主题是主笔与结体规律。第三章是偏旁理论,主题是偏旁八系列。楷书技法教程的科学层面,体现在本书的第四章,主题是偏旁
本书以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书学理论名作《书谱》为范本,分别从源头、精神、形态、风格、意境等角度研究探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
本书通过“理论+实操”的方式,从书法的基础知识开始,对欧阳询楷书的笔画技法、偏旁部首、结构技法等进行讲解,并有与之对应的视频教程,书后附原帖作为临摹范本。
本书通过“理论+实操”的方式,从书法的基础知识开始,对赵孟頫楷书的笔画技法、偏旁部首、结构技法等进行了讲解,并有与之对应的视频教程,书后附原帖作为临摹范本,便于读者练习。
本书通过“理论+实操”的方式,从书法的基础知识开始,对王羲之行书的笔画技法、偏旁部首、结构技法等进行了讲解,并有与之对应的视频教程,书后附原帖作为临摹范本,便于读者练习。
本书通过“理论+实操”的方式,从书法的基础知识开始,对柳公权楷书的笔画技法、偏旁部首、结构技法等进行了讲解,并有与之对应的视频教程,书后附原帖作为临摹范本。
董其昌是明末著名书画家,《吴来仪公墓志铭》是其应蓟辽总督吴用先所请,为其父亲吴应道所书墓志铭,见载于明崇祯三年(1630)刻,董其昌撰《容台集》卷八。通篇196行,约1400字,是董其昌经意而书的杰作。卷后有谭宗浚、于荫霖、吴汝纶、刘泽源等赏鉴并观跋。该卷形制为董氏难得一见的乌丝栏行楷手卷。卷中书法笔法精到,布局疏朗,
本书为清代继良游毕杭州西湖着手编辑的印谱,经数十年汇录而成,集近人印作及自刻印五百余方,风格以浙派居多,有继良本人的肖像,吴受福题名,前刊吴廷芬、俞廉三、吴树梅、陆润庠等十八家序言,最后刊有吴品珩、吴受福、胡宗懋、斌术等人的跋文,由继良胞弟绪良、锡良、锡翰审定,其侄斌衡、斌衍、斌卫、斌循参订。
本书稿出自李研山旧藏两本大型册页。吴子復分别作于1956年与1959年,是吴氏壮年书艺成熟时期专为挚友画家李研山所作的精品。此册页从未公开面世,现在用原大高清印刷出版。吴子復为当代岭南著名书法家,自少年起习书法篆刻,尤为擅长隶书,主张书法由汉碑入手,毕生精研汉碑数十种,凭借其深厚的中西艺术素养与表现手法,对隶书艺术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