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李白: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叹息人间万事非、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杜牧:多少楼台烟雨中等十讲,从李白到苏轼,一本书精讲唐宋十大诗人代表作。
本书探讨了神话与儿童文学之间的关系,认为神话与儿童文学的艺术精神是相通的。具体内容包括:文化想象的建构对象;神圣的象征;身体的感悟与直觉的智慧;生命的狂欢;原型的漂移:从隐性到显性;原型的重心:从哲理内涵到性格特征;原型的呈现:由单声到复调;原型的聚焦:从宇宙范畴到个体境遇;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原型呈现的比较等。
本书作者试图通过对魏晋南北朝赋史的宏观把握,鸟瞰二至七世纪赋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分析历代社会心理和文学思潮对赋体发展的影响,追寻赋体在拓展自己的题材领域、表现空间和丰富提高艺术表现手段方面的前进足迹,同时探讨赋与同时代其他问题(尤其是诗)的关系,考察了人们对赋的观念评论的变迁,并希望透过这一段赋史,观察作为其背景的中古文
本书既是一部戏曲论著,也是一部内容广博的小品集,内容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论及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玩古董、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触及中国古代生活的众多领域,具有很强的文娱性和史料价值。
本书选目时主要依据钟嵘所标举的“自然英旨”,即在诗歌创作中不假雕饰地呈现自然万物之美和人的真情实感,遥承了王国维的不绝之说。在抉剔阐发古人批评意旨的过程中,讲评者还会不时参酌西方文学观念予以比照印证。比如在剖析“造境”一语的意蕴时,引录温切斯特《文学评论之原理》所说的“创造之想象者,本经验中之分子,为自然之选择而组合之
本书讲述了读诗的好处,它不止于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养人的浩然之气。作者在书中讲到,读中国古代文学,除了能够丰盈知识,更能塑造性格、影响态度、建构价值、翻新生活。以默写、背诵为主的古诗词教学法将本应深受古典语言文化之美影响的学子们,阻隔在文学的门槛之外,致使大量中国学生陷入与文化根基断裂的危险中。本书认为如果诗人是一个导
本书以38首美到窒息的草木古诗,写数十位天才诗人的年少心动。关于破碎和救赎,关于青春与不朽,每个故事串联着更多绝美诗词,涵盖了中国古代经典诗词近百首,书中每一句曾被眼泪打湿的古老诗行,都是一艘光阴的小船,带我们穿越千年,抵达诗人激荡的内心。具体内容包括:《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自此一别,后会无期》等。
本书共包含5章内容,是作者多年来撰写的新诗研究论述的汇编,作为一个专题性的成果小结。本书论述中国现代新诗构成当代中国人文学遗产和精神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适应现代中国人生存状态,反应现代中国人精神思想的诗歌形式,我们对中国现代新诗的阅读欣赏有必要格外注意其形态发展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并在熟悉和了解这些特殊形态的基础上,
六朝以来,佛教为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人士所接受,其所承载的佛教文化亦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突出表现为在志怪小说中衍生出以“称道灵异”为主旨的佛教灵验类小说。然而,作为唐前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佛教灵验类小说在以往中国小说史的研究中却相对薄弱。本书通过史学、宗教学与文学的相互渗透和沟通,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六朝佛教灵验类
《中希神话赏析》以主题为基础,选取了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洪水神话、水神神话、植物神话、动物神话、惩罚神话、冥界神话、爱神神话、英雄神话以及神话中的女性等内容,涵盖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此读本可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通识课上使用,亦可供中西神话故事爱好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