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是一部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多部清代古籍为参考,系统分析满文构词规律、语法成分、使用规范等文法规则的满语文文法类工具书。全书分为语音、词法、构词法、句法等内容,辅以大量典籍、档案实证,另附200余分钟作者亲授视频课,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满文文法进行详述,极具实用性。全书结构科学、阐述细致、例证丰富,不仅为广大清
本书是对现代新词术语的一次整体性翻译,所收录词条按“汉语-彝语-国际音标-注解”的形式呈现,无“注解”的则以“例句”代替,有些比较难于理解的,则在“注解”后还加上“例句”来说明。条目则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其中,首字为同音节的按阴平、阳平、上升、去声、入声的次序排列;同音节同声调的首字先按笔画数的多少来排列,本词典翻译时
本书稿收录了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已公开发表的十余篇论文,其中包含《浅析藏语中太阳和月亮名称的由来》《浅析云头符号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浅谈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浅谈〈吐蕃大事记〉文献的历史背景》《浅析第四世夏噶巴活佛坐床典礼上的贺词》《敦煌古藏文〈罗摩衍那〉文献的校勘与译注》《敦煌古藏文文献〈误射赔偿法〉校勘与译注》等等
本书以云南省西盟县岳宋乡岳宋村的佤语为研究对象,借鉴了参考语法的描写方法,并结合语言学基本理论,通过田野调查、详细描写、归纳分析等手段,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岳宋佤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重点内容包括语音系统的详细描写、词汇构成及内部关系的探讨、各种词类的深入分析,以及短语、句法成分、单句和复句的细致研究。本书不仅提供了
本书稿为适合于蒙古语零基础人员的阅读材料。书稿内容由语音知识(一)、语音知识(二)、语音知识(三)、语法知识(一)、语法知识(二)、语法知识(三)、语法知识(四)、语法知识(五)、语法知识(六)、修辞格:明喻和“狼来了”“人和猴子”“王爷测试三个儿子”“卓娅也得了五分”“盲人摸象”“农民包荣”“出租车司机哈斯”等短故事
本书稿简要介绍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内藏族人名的取名方式和汉语译名情况,简述了人名的含义和破解重名困扰的思路,提出倡议藏语名字汉语音译的多样化,推介藏语人名汉语音译、意译规范化方案。本书根据现实生活实际的需要挑选了500个左右的双音节、三音节藏名,包括藏文书写的人名、音译汉字、人名的涵义和供选用的同音字、近音字四项内容。正文
本书共收录了布依语词汇200余个,并配上相应图片约150多幅。全书分为天文、位置、人事、居所、衣饰、器具、谷物、美食、蔬果、禽鱼、家畜、颜色、花木、竞技、节日、舟车、香茗、称谓等十八卷,收录范围为布依语第一土语区,采用“以卷类目、以文解词、以图配文”的编写体例,以“词+文+图”形式予以呈现。此外,本书对布依语词汇的书写
本文以斯瓦德什(M·Swadesh)的《百词表》为依据,对彝语和汉语的动作核心词进行研究。全文约15.6万字,讨论了19个核心概念,具体词目共计308个,分别是汉语182个,彝语126个。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选题缘由、彝语动作核心词的研究意义、研究概况、研究创新和研究局限以及研究材料和研究
本书为“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丛书”中的一册,其内容是课题组人员按照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技术规范对忻城城关地区壮语进行语料整理研究的成果。本书主要介绍忻城城关壮语的概况,作者采用国际音标来整理忻城城关壮语音系、词汇和语法,其中记录词汇9000多个,语法例句100句,比较完整地描写该语言点的语言现象。本书的出版,能够
本书为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丛书中的一册,其内容是课题组人员按照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技术规范对都安壮语地苏话进行语料整理研究的成果,对其概况、语音、词汇、语法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本书的出版,第一,可以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第二,形成包括广西语言文化资源调查采集、整理研究、教育传承、展示宣传、应用开发、人才培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