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籍记载,公元七世纪上半叶,藏族青年图弥·桑布扎受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王)松赞干布委派,前往天竺(今印度)学习梵文和天竺文,归来后从创制了藏文。据称图弥创作了八部语言学著作,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十颂》和《字性组织法》这两本藏文固有体系的语言学专著。为了能够让不会藏语的语言学家和学生初步了解《三十颂》和《字性组织法》
该文献不论从文字学、语言学,还是从历史学角度来看都极具研究价值。首先,本书稿系统梳理了《三合语录》的成书背景、发展历史、传播轨迹、结构特征与海内外馆藏及相关研究成果等内容。其次,对《三合语录》进行拉丁转写并构建了多语平行语料库。基于语料库,归纳与分析满蒙汉文本情态、语义与谚语的特征,从而揭示了满蒙汉各语言的特点与联系。
《真心的祝福词》是哈萨克族口头文学的一种,本书高收录了在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的各类许多美好祝福词。其中包括各种节日祝福、婚礼、喜气等场合上使用的祝福词,这些祝福词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祈福和美好的愿望。这类文学形式在哈萨克人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书稿中所收录的祝福词用精湛的词语以及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人们真挚的祝福,智慧如同
鄂尔浑突厥语是指突厥汗国时期创造和使用的卢尼文,其字词和语法与古蒙古语极其相似。该著作包括卢尼文字符释读、音值构拟、字词构成、词组构成、语句构成以及鄂尔浑突厥文碑铭拉丁文转写和翻译、字词索引等内容,解释每个语法现象,且注明其出处,是学习古突厥语难得的参考书。该著作在学术界有很高影响力,撰写学术著作时引用率较高。《鄂尔浑
本书是一部翻译学方面的学术专著。内容包括理论基础:功能翻译理论、交际翻译理论等;翻译策略与技巧:根据不同文本类型的特点,分析其在词汇、句法、篇章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实践案例分析:选取旅游、广告、法律、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文本进行翻译实践分析;翻译质量评估与提升:介绍翻译质量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总结与展望:总结应用文翻译
《维先达腊》是傣族最知名的文献,几乎家喻户晓;它也是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重要古籍文献。它与汉译佛经《六度经·须大拏经》《太子须大拏经》《菩萨本缘经·一切持王子》等主要内容相同,可确认是同一本生故事。该文献还与新疆于阗文《善财王子须大拏譬喻经》,藏族古籍《智美更登》有同源关系。本研究以傣族知识分子最认可的13册《
本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体,以蒙古语谚语为研究对象,围绕蒙古语谚语中的爱党爱国情感、团结和谐精神、锐意奋进精神、守信重义精神和品德修养追求进行阐释,深刻揭示了蒙古语谚语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入探讨了其与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全书体例以分篇主题题解为纲要,以经典蒙汉文对照为核心,配有蒙古族著名作家的诗歌、散文以
《西藏大学公共藏文》(三级)书稿,作为一部涵盖教育、文法、文学与写作等多领域的综合性著作,其知识性与实用性并重,展现了显著的出版价值。紧扣西藏社会发展需求,融合教育改革成果,旨在培养兼具扎实藏语基础与双语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该书特色鲜明:一,全面锻炼学生听说读写技能,适应多元文化环境;二,深化人文精神,精选正面内容,促进
本书研究海南黎语哈方言的特点、使用情况、语言习得方式,哈方言使用者的语言态度、语言兼用以及双语教育等问题。以三亚崖城区北岭郎典村黎族青少年为重点,分析黎族青少年母语使用特点、受汉语影响的表现、母语能力下降的原因和极少数青少年不懂母语的现象,探讨黎语哈方言的语言和谐及其原因,勾勒黎语哈方言的发展演变脉络,从黎语哈方言的语
本书在形式句法学研究范式下,提出一个名词性短语形式句法理论方案,系统考察黎语名词性短语句法结构,旨在挖掘和分析更为细致的语言事实,对黎语进行理论刻画。本书把黎语名词性短语分为两大类:内涵式名词性短语和外延式名词性短语。在内涵式名词性短语方面,本书主要讨论黎语形容词结构和关系结构,重点关注形容词和名词的句法关系,以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