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记述古人日常饮食细节的历史通俗读物。作者通过大量阅读,从古代史书、笔记、诗文、文献以及绘画、器物中爬梳、考辨,铺陈出一幅幅烟火漫卷的古旧图景,以微观视角,打捞掩埋在历史烟尘里的日常人生,勾勒出三千年来那些“食客老饕”的饮食背影。该书既遵循了历史
2020年,苏州市科协从距离生活最近同时最经典的“乡愁文化”——食物入手,在苏州大市范围内发起了一场以苏州乡土美食为载体,以课题为导向,融入了科学精神、科学方式、方法培养的大型调研活动。157所学校258个团队针对“苏州的青团子为什么这么绿”“碧螺春真的有果香吗”等60个课题,进行了植物学、食品化学、地质地理、民俗文化
宜红茶创制于19世纪中叶,至今约150年历史。1850年,俄商在汉口购茶,由宜昌转运汉口出口的红茶,被取名为“宜昌红茶”,宜红因此而得名。2017年宜红被纳入欧盟公布的与中国互换100个地理标志产品清单,它也是万里茶道上罕见的“外贸茶”,由茶商捐修的骡马驮运道以及宜都茶港区、码头、宜都红茶厂旧址等遗存,是万里茶道上不可
本书共分十个章节,介绍了全国各地100道有特色、有故事的传统美食,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情怀和纯真味道。一道道美食的背后,是一个个值得深思的、饱含了人间百味的有趣故事。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领略到各地的人文环境,还能引起在外游子浓浓的思乡情,折射出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
《食·裳:舌尖上与衣袂间的《尚食》》是一本以电视剧《尚食》为蓝本,解析明代美食与服饰文化的图书。全书以剧中呈现的饮馔之道与宫廷服饰为核心,通过细致的图文结合,将明代的精致生活美学娓娓道来,带领读者走进那个诗意盎然、烟火交织的时代。 在“食”之部分,本书深入挖掘剧中千余道佳肴背后的文化内涵,从食材的选取到烹饪技法,从历
本书基于最新的考古学和科学发现,阐述了中国和日本的米酒、美洲的玉米啤酒、非洲的小米及高粱饮料等是如何被创造出来和传播的,探究酒类饮料在医学、宗教象征、艺术灵感及社会关系等方面乃至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而寻找其与人类文化关联的线索。
本教材内容包括粤港澳湾区美食文化概况、导赏词撰写、导赏讲解技巧、上岗技能、导赏礼仪、导赏语言、不同团型美食研学的接待、不同类型美食导赏活动的组织实施等美食文化导赏员岗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本教材注重讲授的是对美食文化知识的夯实和在服务中的灵活运用,为学生从事美食文化导赏服务工作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为学生多方位扩
饮食文化史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延续的惯性较强,但北京饮食文化并非如此。由于进出北京地区民族的不断更新,呈现为一朝一代有序变化的演进态势。在各朝代之间及同一朝代的不同阶段,饮食文化都是处于动态的维度之中。本书通过北京饮食文化概述、北京饮食文化的发生、先秦时期北京饮食文化、秦汉至隋唐时期的饮食文化、辽金时期饮食文化、元代饮食
"本书是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本书共八个项目,分别为:项目一初识茶文化、项目二茶叶品鉴、项目三认识茶具、项目四茶事服务、项目五茶艺技能、项目六茶艺创作与设计、项目七茶叶营销和项目八茶艺馆的经营与管理。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融知识、趣味为一体。为利教便学,部分学习资源(如实操视频)以二维码形式提供在相关内容旁,读
用一本书的厚度,感知茶事。书中对茶的研究包含三个方面,即识茶、鉴茶、品茶。识茶是认识茶,主要目的在于看清楚茶,包括其源流、种类、保存方法以及世界不同地域的茶俗。我国是最早种茶的国家,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源头,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能比中国人对茶的了解更深刻。就茶的渊源来说,人们通过其发展历程可以判断出许多与茶相关的事,这对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