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漫画课本里的文学常识
本书以经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动态对话为起点,剖析经典文本的永恒价值与现代文学对传统的继承与突破,重点聚焦艺术性与创新性的辩证关系;第二章至第六章通过梳理西方文学经典地位、艺术性构成(如文体、意象、叙事技巧)、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运动,揭示文学实验的深层逻辑,深人分析伍尔夫、乔伊斯、卡夫卡等作家对叙事结构、语言形式的颠覆性
《古希腊的神、英雄与人》为中英对照双语版,是英国著名古希腊专家劳斯为小读者写的一本儿童读物。书中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古希腊的神、英雄与人的起源、演进和发展,一个个神话人物栩栩如生,本书是西方文化和神话的经典作品,也是国内读者是了解古希腊文化的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
文学可以跨越时空,成为精神对话的基石。 本书是赵柏田的文学评论集。从威廉·福克纳的怜悯与愤怒,到阿尔贝·加缪对荒谬的反抗;从马塞尔·普鲁斯特绵长的记忆,到克莱尔·吉根挥之不去的蓝色;从埃德蒙·威尔逊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通信,到弗吉尼
在西方文学史上,19世纪是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兴起于18世纪的小说在19世纪登堂入室,真正成为一种能够与诗歌、戏剧鼎足而三的独立且严肃的文学体裁。随之而来的是长篇小说创作的高度繁荣以及一大批文学巨匠的诞生,这些作家以极大的勇气直面本国困境与时代弊病,对现代社会的成就与矛盾,以及现代人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卑鄙与高尚、堕落与抗
本书为论文集,收录文化全球化专题论文20来篇,内容丰富多样,关注文化全球化领域热点、前沿话题,重点为该领域前沿理论的研究。所收论文均来自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所的优秀学者,其中包括多位相关领域的名家,内容新颖,论题紧跟当下学术前沿,学术水平高,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本论文集对从事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教师、学者和研究
中德文化关系是东西方文化内部两种核心子文化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本书旨在从现当代德语文学与中国这一特定角度来揭示、阐明和佐证这一意义。 本书由上、下两编组成:上编现当代德语文学对中国的接受运用实证主义方法聚焦20世纪德语文学大家德布林、布莱希特、卡夫卡等人及表现主义等文学运动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化用情
本书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先秦两汉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上编收入六篇论文。其中四篇论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讼难决的几个问题。第一,《地理考察与<山海经>成书蠡测》,探究了大禹治水与《山海经》的关联。第二,《<书>与国史<春秋>的生成》,阐释了《书》和《尚书》与国史《春秋》和《春秋》的生成与
为什么我们如此迷恋细节?细节在文学的发展史中经历了何种演变?文本细读时,哪些片段值得筛选成为细节?动作环境病句反逻辑标点符号被动语态其中隐藏着何种玄机?契诃夫为何让医生不断划燃火柴,这和我们的欲望有什么关系?看似偶然的日期何以成为马尔克斯人物的宿命?熬过漫长的工作日,卡夫卡认为K.还会在星期天加班吗? 细节,构成了文学
本书是作者1970年在担任哈佛大学诺顿诗歌教授时的演讲集,主要围绕历史中的自我之真诚与真实问题展开,某种程度上浓缩了他此前对诸多作家及文学文化现象的研究与思考。由于涉及众多的文学现象和理论问题,又包容了黑格尔、弗洛伊德有关精神的自我实现及潜意识理论,这部演讲集的思辨色彩很浓。他认为,对真诚和忠于自我的不懈追求在道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