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介绍了海洋底栖甲藻并揭示了这一类群所展示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底栖甲藻研究概况、材料与方法、分类学、系统发育学及系统分类学、生物地理学、生态学、底栖甲藻毒素与底栖有害水华等,详细记录了全球范围内的底栖甲藻45属189种,并配有多幅微观图片和绘图,以方便读者鉴定时参考。本书还编制了索引,以方便
本书以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开篇,介绍生物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及对未来的展望。后续遵循从微观到宏观的进阶,依次探讨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新陈代谢、高等动物、高等植物、繁衍、发育、遗传变异、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和生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本书承继前三版的写作风格,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图文并茂、行文流畅。尤其对前版图
如果要给生命找一个类比,来直观地描述和体现其运作机制,你会怎么选择?早期的科学家常常用机器来类比生物体,这个不妥当的比喻显然过时了。后来,人们借用了技术革命的伟大产物计算机。不过,这个类比也不准确,甚至充满了误导性。诺奖得主弗朗索瓦·雅各布说,生物体更像是一组俄罗斯套娃,一层套着一层,棘手之处在于每层的规
本书系统阐述发育生物学核心原理和前沿进展。以动物发育为主线,系统解析细胞命运决定、受精等基础过程,以及体轴形成、器官发生、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与调控网络。书中融合模式生物发育经典案例与CRISPR基因编辑、单细胞测序等新技术成果,充分展现学科交叉融合态势。从生长、进化与再生视角,深入剖析物种间发育机制的异同,揭示胚胎发育
生物入侵是全球关注的三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全球变化将进一步加剧生物入侵问题。本书针对生物入侵与全球变化主要要素(如气候变化、大气组成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氮沉降等)的相互作用及其后果进行深度综述,尤其关注全球变化背景下生物入侵发生发展的生态学过程、暴发灾变机制、对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的威胁、对粮食安全与人类健康的
本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尤其是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在该领域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分析了当前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前沿热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全书分3篇共12章,对生物多样性领域内一些重要新理论(如区域群落理论)、新概念(如全共生体)、新技术(如
《进化有终点吗》是一部关于动物生态学的科普作品集,以动物为引,“拆解”进化机制。本书通过一系列与科学论文相关的故事,探讨进化的奥秘与多样性。作者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出发,讲述了物种如何适应环境、新物种的诞生,以及某些物种可能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的原因及过程。书中还深入讨论了大熊猫、大象、尼安德特人等物种的进化历程,以及遗
此书具有国际水平,是空间生态与保护领域非常有特色的出版物,对于空间生态学与保护以及R在生态学中的应用,特别是教学、科研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书是一本介绍空间生态学的图书,它首先介绍了空间生态数据格局的量化、土地覆盖格局与变化、空间数据离散化与点数据、生态数据的空间关联性与自相关性、空间关联数据解析等基本方法,在此
本书是一本结合理论、技术和实践的实习教材,围绕庐山实习区展开案例分析,详细介绍了生态学野外实习的基本操作流程,以及各类环境因子、植物、动物、土壤等方面的实习调查与分析技巧。具体内容包括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气象因子的观测、植物物种识别、植物功能性状调查、植物群落基本特征调查和动物多样性调查,以及土壤、土壤动物、森林水文、涡
海洋是当之无愧的地球生命摇篮。化石记录告诉我们:五次大灭绝抹去了地球上超过3/4的物种,不过,每当地球上的生存条件再次变得可以忍受时,新物种就会重新在海洋中繁衍。在全面回顾了海洋的曲折变迁史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信息:无论情况变得多么糟糕,海洋中的生命肯定会延续下去。可是,进入人类世以后,地球发生了深刻的环境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