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显微镜的使用、家蚕各阶段形态特征、消化和排泄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肌肉组成、生殖系统、丝腺和吐丝系统、信息素等解剖生理部分;生化部分则包括了以家蚕为模式昆虫的糖类、核酸、蛋白质等几大类物质的代谢及维生素C、酶类活性测定等。
全书共26个实验,包括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生物学、昆虫的内部结构、昆虫的分类鉴定、昆虫生态学等。
本书共分为6篇:昆虫的外部形态(含4章:昆虫体躯的结构、昆虫的头部、昆虫的胸部、昆虫的腹部)、昆虫生物学(含5章:昆虫的生殖方式、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昆虫的胚后发育、成虫生物学、昆虫的生活史)、昆虫的行为学(含7章:昆虫的基本行为模式、昆虫的食性与觅食行为、昆虫的群集和转移、昆虫的生殖行为、昆虫的信息交流、昆虫的防御行
本书以著者近15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基因水平研究了舞毒蛾生理调控和响应逆境胁迫的关键基因功能,以及分子防控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本书主要介绍了农林害虫绿色防控的内涵及防控的主要技术,舞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进展,舞毒蛾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热激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基因分子靶标鉴定
本书为《云南昆虫名录》的第二卷。本名录共记载云南分布昆虫纲广翅目、蛇蛉目、脉翅目、捻翅目、长翅目、蚤目、毛翅目和鳞翅目8目116科2252属7769(亚)种。
本书是著名的生物学家、萤火虫专家萨拉·刘易斯及其团队对萤火虫展开研究多年的成果,展现了萤火虫神秘而迷人的世界,揭秘了关于这些备受世人喜爱的昆虫的最新发现:萤火虫发光的原理,它们发光的模式表示的含义,它们发光的目的,它们如何通过闪光的信号识别伴侣与不同的种类,以及它们的防御手段,等等。从新英格兰的草原,到美国大雾山山脉、
本书主要讲述了螳螂和寄生蜂的生活习性,包括螳螂是如何使用自己的前腿打败对手的捕食猎物的,寄生蜂是如何产卵又如何偷食的。
本书是一部介绍蒙古高原蝗虫的工具类图书,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人员对蒙古高原(包括内蒙古,蒙古国)的草地蝗虫的种类组成、生态学及分子生物学、蝗灾的发生机理、蝗灾的治理等诸多领域进行了二十多年深入研究后,按照《中国动物志》的体例编写而成。书稿主体内容分为蝗虫的分科属检索表、生物学性状与分布区、中外文名索引三部分,重点介绍了
本书是一本自然类科普读物,通过水彩手绘的方式普及我们身边的蝴蝶和植物知识。以与蝴蝶生存息息相关的植物作为线索,从我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探寻蝴蝶的踪迹。书中分别介绍 了城市绿地、野生环境和乡村田园中可能出现的蝴蝶,以及蝴蝶的寄主植物(幼虫吃的植物)和蜜源植物(成虫喜爱的开花植物)。全书融合了生态学、植物学、昆虫学等多学科
本书包含半翅目中的异翅亚目,共记述了浙江异翅亚目昆虫44科261属469种,对科、亚科、属和种级阶元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简要描述,并编制了分科、分属和分种检索表,绝大部分物种附有分类特征图和整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