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作为语文新课标图书,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研究中国乡土文学不可或缺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以湖南湘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为背景,主人公翠翠与祖父相依为命,守着一条渡船过日子。翠翠与当地两个年轻人天保和傩送之间产生了感情纠葛,但最终爱情没有得到圆满的结
本书主要围绕主人公程小林与史琴子(有时也提及细竹)在乡间小镇的日常生活展开。小说分为上下两卷,以散文化的叙述方式,将一个个片段串联起来,形成了一部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的诗意篇章。书中,小林、琴子与细竹在玩耍、习字、作诗的过程中,不仅展现了童真与童趣,更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人生的无奈,使读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时,
想深入领略鲁迅时代的文学风采吗?这套影印版乌合丛书,由黄乔生、张远航精心主编,忠实复刻原版丛书。在这里,你能看到鲁迅以乌合丛书之名,汇聚的众多优秀作品,它们曾在历史长河中激荡起思想的浪花。无论是研究鲁迅的编辑理念,还是探寻民国时期的文学风貌,这套书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它既是珍贵的历史文献,也是能让读者沉浸其中的文学经典
这套书是针对5-8岁儿童打造的一套拼音桥梁书,共6册,分别是《我和祖父的后园》《储藏室里去探险》《我的童年玩伴》《跟着祖父学念诗》《呼兰河小城》《火烧云》。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
本书以萧红自身的童年回忆为线索,通过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今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它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现状和精神状态,展现了呼兰河人们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特质。在小说中,萧红不仅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环境和生活轨迹,还带领读者领略了那个时代北方人民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本书
本书是萧红代表名作,1941年由桂林上海杂志公司初版。备受鲁迅、茅盾、夏志清推崇,茅盾评价其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全文以“我”的视角,描写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城的风土人情,通过追忆家乡各色人物和生活画面,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百姓平凡、愚昧的生活日常。萧红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本书1935年一经出版便震惊文坛。全书以哈尔滨近郊农村为背景,敏锐生动地刻画了底层普通百姓“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生死场》是萧红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作家。鲁迅称它是“
小说以旧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惨遭遇,反映了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痛苦,暴露了旧社会的罪恶。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自问世以来,已被译成十几国文字。
“人生是没有道理的,人生是一点道理也没有的。”马伯乐是那个时代的旁观者,一个多余的人,永远都在想,从来不去做。即使时隔大半个世纪,看马伯乐,仍让人觉得他就在身边,甚至他就是自己。《马伯乐》是萧红的一部幽默讽刺长篇小说。作者用辛辣的笔触描画了那个时代以马伯乐为代表的一部分思想麻木的人,他们是时代的旁观者、多余的人,怯弱、
老舍创作于1926年的头部长篇小说,以民国初年北京德胜门外小镇为背景。小说围绕旧北京的无赖恶棍老张展开,他身兼兵、学、商三种职业,奉行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市侩哲学,将金钱作为衡量一切的准则。老张办学堂敛财、放高利贷逼债、攀附军阀谋官,甚至设计拆散两对青年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