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唐代绘画中的色彩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深化和跨越式的方法论,较为全面地揭示和解决了以唐代为中心的中国古代色彩艺术研究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它以色彩为着力点,同时又连接了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使得读者能够从更全面的视角去理解、探究、思考唐代绘画的色彩成就。该书结合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深入唐代绘画与敦煌艺术,从
本书是一本丰子恺讲述绘画的基本原理、技法及东西方绘画艺术风格对比的书。丰子恺先生作为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漫画家,同时是一位艺术教育家。本书辑自丰子恺先生过往的艺术论著,以通俗语言系统阐述绘画基本原理与鉴赏方法。为什么学习绘画都要从素描开始?为什么基本的绘画练习总要以人体石膏像为对象?如何判断一幅画的优劣,画得越像就越好吗?
本书以丰子恺过往西方绘画讲义与著作为底本,以清晰逻辑汇集整理。本书中,丰子恺先生系统地整理了现代西方绘画艺术递变与发展,梳理了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美术的各个主要流派,介绍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以及各流派发展更迭的过程。这其中有润物无声的缓步更迭,也有长久蓄势后的颠覆性爆发,但无论何种变化,艺术始终是一个时代人们人生观、自然观
文人画如何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诗、书、画、印结合的方式为何能够成为中国画的经典范式?怎样在历史发展中理解明代绘画中的浙派与吴派?如何看待寺观壁画在元、明、清时期的发展? 以独立画家为纲的叙事方法延续了传统画史的局限,由于不把宏观历史潮流作为主要观察对象,难免会出现见木不见林之感。写作者对画家的选择也多因循传统看法,习惯
本书是一本讲述卢浮宫馆藏精品画作的图书。书中,杰出的法籍华裔学者、作家程抱一邀请我们一同前往卢浮宫展开探索。他带领我们重新发现藏在其中的各种伟大精品的神秘和精彩,从乔托、达·芬奇,到普桑、德拉克洛瓦、戈雅、伦勃朗乃至透纳,西方近现代绘画史上的众多伟大人物,在作者微妙、透彻而充满激情的文字中依次走到读者眼前。程抱一向我们
\"对培根的著名访谈有两次,1991—1992年本书作者、法国艺术史学者米歇尔·阿辛博所做的访谈即是其一。阿辛博的访谈进行了三次,1992年培根意外因病去世,后续的访谈计划因而搁浅。时年,培根已经83岁。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访谈,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份“遗嘱”。话语简淡,近时亲密,远时断语涵盖
这是一套面向所有读者的书。内容涵盖中国远古至明清,各历史时期代表性绘画作品,涉及绘画史论、作品解读,也有中国人的信仰、哲学、历史和对美的向往。 隋代历时虽不长,但绘画创作开始向新的高峰迈进。唐代,人物画尤繁荣;形成青绿山水流派,还出现吴道子笔迹豪放和王维水墨简淡的山水画;鞍马畜兽画兴盛;花鸟画分科独立。
这是一套面向所有读者的书。内容涵盖中国远古至明清,各历史时期代表性绘画作品,涉及绘画史论、作品解读,也有中国人的信仰、哲学、历史和对美的向往。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南宋仅余半壁江山,偏安东南;中国的文化中心从耸峻雄浑的高原,转到水乡润泽的江南。经北宋徽宗画院以文学性诗题取士的推波助澜,南宋绘画演变出异于
这是一套面向所有读者的书。内容涵盖中国远古至明清,各历史时期代表性绘画作品,涉及绘画史论、作品解读,也有中国人的信仰、哲学、历史和对美的向往。 中国美术史中有鲜明对比性的两个时代是唐和宋。唐画色彩浓丽,多表现人物;宋画水墨雅纯,重山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更深刻地体现在宋山水画中。诚如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
这是一套面向所有读者的书。内容涵盖中国远古至明清,各历史时期代表性绘画作品,涉及绘画史论、作品解读,也有中国人的信仰、哲学、历史和对美的向往。 五代虽时局不稳,但绘画在前代基础上迈进,并出现众星耀灿的大气象。西蜀、南唐较多承继了唐代中原绘画传统,两地统治者先后开创宫廷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