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拟构建和完善全新世生态地质学的理论体系,总结近20年来作者在北极的最新研究成果,推进生态地质学的学科发展。全新世生态地质学是应用地质学、地球化学、古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及现代分析技术研究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多学科交叉科学。它以非生物质材料包括鸟粪土、冰水沉积、生物的物质遗存和有机残留作为材料解析自然环境信息,为研究全
本书从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应对措施等出发,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碳减排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概念,论述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机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评价与选址方法、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地球物理监测,以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泄漏的环境影响与监测技术,并结合国内外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典型案例展开分析,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大规模减排的地球科学
本教材为2016年版《三峡地区地质学实习指导书》的修编和再版,中国地质大学组织的秭归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配套指导教材。本书对大学生进行秭归地区野外实习的全过程进行了指导,并针对教学目标,在原有十条上,删减了一条路线,并增加了十一条路线,共遴选和开发了二十条教学路线开展实践教学。本书详细介绍了三峡地区的区域地质特征和二十条
分析研究湖北省生态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数据采集,资料处理、成果解译、报告编写等勘探实践成果,形成探测方法适用性、方法选择、质量检查和评价、不同深度和精度的探测工作要求,编写了生态地质探测的基本规定、技术设计、探测方法、野外质量检查、评价与验收、报告编写等主要工作环节的技术要求。适用于生态地质调查项目涉及到的地下结构、地
本书查明了黑龙江省重要地质遗迹类型、分布,保护利用现状,摸清了黑龙江省地质遗迹资源家底,完成地质遗迹登录240处,其中,基础地质大类遗迹103处,地貌景观大类137处;通过专家鉴评、综合对比研究等方法对黑龙江省重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评定出世界级地质遗迹10处、国家级地质遗迹27处、省级地质遗迹203处;建立了
本书以《中国区域地质志·河北志》(2017)为基础,集成近10年来(2010年-2021年)各类地质成果,从早前寒武纪地质、区域地层、第四纪地质、岩浆岩、地质构造构造等几个方面对河北省区域地质特征进行了全面论述。厘定了河北省变质基底构成,梳理更新了沉积盖层岩石地层序列表,完善了岩浆侵入序列,系统总结了区域构造特征,概述
本书的主要讨论对象是乾隆朝的西山图像,且和乾隆皇帝个人密切相关。北京西山在历史上并非名山大川,明以前虽有题咏但鲜有入画。随着北京作为都城,西山日益变得重要。到了清代尤其乾隆时期,西山之山成为了一定的龙脉发源,西山之水则一下晋升为“天下第一泉”。西山是护卫帝京的天然屏障,是代表帝京的唯一山水。本书选取西山这样一个特定地域
本书在充分吸收第一代区域地质志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上海地区相关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成果集成。通过补充适量新的测试资料,开展了岩浆作用期次及形成的构造环境等地质问题研究。在基础地质条件认识上,本志重新厘定了上海地区基岩的岩石地层系统,将金山群划为中元古代地层,划分出河上镇群,并指出中元古界和青白口系为不同阶
本书以板块构造与洋板块地质理论为指导,基于《四川省区域地质志》以及迄今能收集的四川及邻区的地质调查研究成果资料的综合研究基础,本志书系统刻画了地史中沉积(-火山)盆地的运移变化规律,详细阐述了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石地层年代信息,总结了各时期俯冲型和非俯冲型蛇绿(混杂)岩的形成环境、不同构造层次的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岩石圈地
本书在广泛收集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地区地质和矿产等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区域成矿背景,金属矿产主要成矿类型、矿床成因、时空展布特征及主要矿种的重要代表性矿床特征,结合地球化学、自然重砂、遥感等资料分析了吉尔吉斯斯坦天山地区铜、金、锌等主要矿种的资源潜力,并综合吉尔吉斯斯坦基础设施、矿业相关法律法规等对其矿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