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壮医、瑶医、黎医三大民族医学体系为主体框架,分篇系统阐述其理论脉络与临床实践。壮医篇从阴阳理论、三气同步理论等理论出发,梳理壮医针刺与灸法的历史源流,结合三部特定穴定位及莲花针拔罐、药线点灸等特色技术,构建了壮医针灸的诊疗体系;瑶医篇围绕“盈亏平衡”“三元和谐”等核心理论,详述竹筒梅花针、火针、油针等刺法及庞桶药
《湘西土家药、苗药炮制手册》是首部全面整理土家药和苗药炮制方法的专著,是一部集民族性、地域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民族医药专著,学术和实用价值高,同时,对促进土家药苗药传统炮制方法的传承、保护和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共收载湘西地区特色土家药苗药品种200余味,涵盖了骨伤科、皮肤科、脾胃病科、蛇伤科、风湿科等的土家
本书系统地整理和总结了国医大师黄瑾明教授长期在壮族地区学习、调研并开展临床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壮药应用经验,通过跟师学习、各地调研、拍摄并采集药材标本,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以安全、有效、易推广为原则,详细介绍了国医大师黄瑾明教授应用184味壮药的用药经验,从壮药来源、别名、分布、炮制、性味、道路、功效、主治
本书对彝族医药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修订,全面展示了近年来文献研究、整理的最新成果。全书以最新版《中国植物志》(英文版)、《中国动物志》、《矿物药》对彝医学所使用的动植物、矿物的基原进行了修订,以物种的拉丁学名统一了彝族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进一步查阅的文献,涉及彝药物1749种,其中植物药1526种,动物药207种,矿物药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壮医学概述、壮医学基础理论、龙路的生理功能及调节机制、龙路病的病理机制、龙路病常见病证的诊治、龙路病的常用壮医草药、龙路病的外治法、龙路病的预防与调摄、龙路病临床验案举隅等内容。其中,临床验案举隅部分为真实典型病案,病案信息介绍详细,并配有彩色的目诊、舌诊、甲诊图片。
全书分为包括三章:第一章德昂族医药的萌牙与发展;第二章德昂医的诊断与治疗;第三章德昂族民医常用药,共收录德昂族民间医生常用药407种,其中:动物药12种,矿物药5种,昆虫药16种,植物药376种。
本书共七个章节,分别为壮医虚病论概述、壮医虚病的病因病机、壮医虚病的辨病论治、壮医虚病的辨治方法、补益壮药的功效应用、常用虚病辨治用方、常用虚病补益食疗方。
本书详细记录了该疗法中所用植物花叶的时令性,强调植物随气候节令变化的特性,并通过医案形式提供了多个临床案例,展示了该疗法治疗多种疾病的效果和应用范围。书中不仅介绍了关键穴位及其在治疗特定疾病中的作用,还强调了壮医内服疗法根据病因选用药物的原则,追溯了壮医针刺疗法的历史渊源,并探讨了壮医鲜花叶透穴疗法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潜
《中国彝医药典籍·抄本甄选(三)》是《中国彝医药典籍·罗婺医药卷》的彝文部分,经过考释和编次后,由彝文书法精当的专业人员,按彝文古籍传抄惯例,遴选抄录成稿,影印成册,供珍藏和研究。作为中华医药宝库中珍贵的医药文化遗产,本书的出版,对抢救民族传统医药,进一步发展彝医药,完善彝族医药体系,推动彝医药产业发展,普及彝族医药知
《中国彝医药典籍·哀牢医药卷》由流传于哀牢山地区新平县的《底巴都龙者医药书》和《老五斗李文政医药书》、元江县的《洼垤李四甲医药书》和《洼垤李春荣医药书》、元阳县的《元阳彝医书》和《元阳医药书》等彝文彝医药古籍组成。这六部彝文彝医药古籍,以彝文记录流传于哀牢山地区的病症和用药为主,如单方验方,药物使用方法,不同病症用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