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为《西安城市史》之《宋金京兆城、元奉元城卷》,书稿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对宋元时西安城市的内部结构、城垣建制、城市水源、碑林、安西王府等具体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弥补了西安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中的空白,丰富了西安城市史的研究内容,拓宽了西安城市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作者思路清晰,引用资
该书是多卷本《西安城市史》之《东汉—北朝长安城卷》,作者在书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学、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仔细梳理了各种文献与资料,主要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安城的城市演变过程、城市规划布局、城市百业,以及城市居民的来源、族别、地理分布、日常生活等内容。本书资料翔实,观点新颖,论证严密,图文并茂,
该书是《西安城市史》之《西汉长安城卷》,作者将最新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相互印证,对汉都长安城的城市结构、城市布局、宫殿、园林、市场、学校、礼制建筑、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为读者呈现了汉长安城的全貌。本书资料翔实,观点新颖,论证严密,图文并茂,丰富了西安城市史的研究内容,是一部质量优良的学术
本书是多卷本《西安城市史》之《西周丰京镐京卷》,书稿中采用了大量最新考古资料与权威历史文献等资料,详细论述了西周时期丰镐城市格局演变过程、城市建制发展史,以及以城市为空间场所发生的重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活动,城市百业、城市居民来源、族别、分布及其日常生活等内容。资料翔实,论证严密,图文并茂,向我们全面展现了西周社会
《湛江通史》全面地反映湛江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各方面的历史发展变化,以通史形式,复原湛江地区自新石器时代至今近6000年期间自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及其在各阶段的特点、性质和发展规律;发掘梳理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利弊得失;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启示,为湛江地区历史科学研究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湛江提
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川东地区巴文化圈及其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活动的文化学、人类学专著。本书主要内容为,以审美人类学为视角,对至今仍居住着一定数量巴人后裔且不断传承着巴族群文化,甚至整体上具有明显巴文化特征的“川东巴文化圈”中人们活生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人类学考察,发现他们总体上过着一种审美性的生活,由此提出“审美生活”这一美学
本书是由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路街道办事处统筹,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路街道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地方志书。本志书之内容系统地呈现了。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路街道的历史和现状,反映当地特色,记述虹梅路区域的社会发展变化。鉴于虹梅路街道无史志存世和境域几经变迁的实际情况,本志时间跨度上以1949年至2010年为上下限,在记述在立足现境域的同时
《三星镇志(2001—2016)》收录了上海市崇明区三星镇2001—2016年的史料史记。全书共28篇、114章、377节,50.71万字、546张图表和照片,全书体例结构合理、行文朴实严谨、内容丰富翔实、时代特征显著、地域特色鲜明,除序言、凡例、总述、大事记、专记、附录、编后记之外,详细阐述了本镇自然地理、地名、党政
本书采用纲目体形式,记载了泰州高新区口岸街道的发展历程,一般设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类目摄者为:总述、大事记、接到概览、泰州港高港区、古镇遗存、旅游开发、新城建设、特色经济、扬子江药业集团、物产美食、精神文明、传统文化、乡土风情、人物、附录等。时间上因事而异,尽量溯源;真实地再现历史发展和地方特色。全志体例新颖、资
上海市第二轮志书《上海市志》(1978-2010)历经十二年编修,总计218部约1.8亿字。《上海市志》(1978-2010)全面记录了1978年以来上海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状况,完整展现了上海的改革开放史。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地方志这座富矿蕴藏着大量城市建设可借鉴的历史资源,年鉴与地方史作为地方志重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