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编纂这部工具书,最初只是希望为对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学习和研究作一些基础性的工作。1985年,当我们应安徽教育出版社的约请之后,才重新全面修订了编纂计划,希望把这部辞典编成集中国历史上历代职官之大成的综合性专业工具书。为此,我们除组织中国古代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之外,还特别邀请了一批从事断代史研究的学者一
朕惟三代而後,治功莫盛於唐,而唐三百年間,尤莫若貞观之盛。诚以太宗克己励精图治於其上,而群臣如魏徵輩感其知遇之隆,相与獻可替否以輔治於下,君明臣良,其獨盛也宜矣。厥後史臣吴兢,採其故實,編类為十卷,名日《贞观政要》。有元儒士臨川戈直,復加考訂注释,附載諸儒論說以暢其义,而当时大儒吴澄,又为之題辭,以為世不可无,其信然也
《清代巡台御史巡台文献(繁体版)》以巡台御史的巡台文献为整理与研究对象;从散见于清代官方档案、地方志书,以及巡台御史的文集中,搜集整理巡台御史在巡台期间留下的重要文献。
1985年4月,我在硕士生二年级时,与郑定、田小梅两位同学到凉山彝族地区进行了十数天的社会调查,合写了《凉山彝族地区家支组织的考察报告》,作为调查总结。我利用凉山彝族习惯法的材料,又写了《从凉山彝族习惯法看研究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意义》一文,投稿几个刊物,未被选用。后投稿《比较法研究》,接受贺卫方先生的建议,题目改为《对凉
凡明冯梦祯《历代贡举志》一卷,明张朝瑞《皇明贡举考》九卷(附《贡举纪略》不分卷),明张弘道、张凝道《皇明三元考》十四卷,清黄崇兰《增补贡举考略》五卷首一卷(《明贡举考略》二卷、《国朝贡举考略》三卷),清陈国霖《国朝贡举年表》三卷。《历代贡举志》叙历代贡举之制,虽不无缺漏,然亦有简明扼要之胜。《皇明贡举考》和《皇明三元考
本书是中国古代元朝至清朝五种翰林文献的整理汇编。五种文献分别是:元·五恽撰《玉堂嘉话》、明·廖道南撰《殿阁词林记》、明·张位撰《词林典故》、明·张元忭撰《馆阁漫录》及清·朱珪等撰《皇朝词林典故》。前言详尽描述了中国古代翰林制度沿革,并从理论上予以比照、概括,颇有学术价值。该书主体工作是对五种文献进行校点,再排版,以符合
中国科举取士制度肇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善于宋,至明清而臻于极致。二十四史中,编纂《旧五代史》者先创立《选举志》,随后《新唐书》、《宋史》、《金史》、《元史》、《明史》皆设立《选举志》,迄今未被列入正史的《清史稿》也设有《选举志》,加在一起,就成所谓“七史选举志”。历代之《选举志》并非只瞩目有关科举(科目)的内容,学校教
制举属科举取士科目之一,通常是由天子制诏并亲试举人,用以擢拔特殊人才,又称特科、制科、大科、贤良科等。因制举由天子主持,待遇优渥,名臣硕彦,多出此选,故自唐以来即颇得士人重视,古代载籍亦留存了丰富的相关史料。《历代制举史料汇编》一书,即在普查相关文献基础上,对这些史料进行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清理。全书分《正编》、《附编》两
本书包括:历史渊源、殊途同归、百帮入“海”、粉墨登场、青出于蓝、风云际会、谁为“帮”狂等10章内容。
元朝政府在总结前朝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对云南进行了一元制下多层次的设置。《元代云南政区设置及相关行政管理研究》就元代在云南的常规行政设置,宣慰司体系的设置,专门管理机构的设置,土官土司的设置,宗王设置以及南部边疆藩属地区的设置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元代云南政区设置及相关行政管理研究》进一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