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现代建筑以来,媒介在传播、构建建筑话语和知识体系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本书是解析20世纪媒介的这种作用、及现代建筑主体性的塑造上具有广泛影响的杰作(masterpiece)。本书为BeatrizColomina围绕这一主题发表的论文的合集。与传统的对现代建筑的批评不同,本书将建筑话语看成是多种再现体系图、模型、照片
本书采用行业设计惯用的图说形式,纳入数千多张图片,加以文字叙述,将广东四大名园、开平碉楼和荻海风采堂、广州陈家祠、逆水流龟村堡等古建经典佳作的信息融为一书,突出古建地址选择、空间布局、结构造型等思路和重点,通过逻辑鲜明的图说,阐述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的和谐关系,介绍广东古建的建筑布局、装饰特色、传统风格及园内亭桥楼榭,
建筑师可以从人类学家那里学到什么?这是《给建筑师的人类学》一书探讨的核心问题,这是对当代社会人类学与建筑学之间对应关系创想的调查和探索。该书将建筑聚焦为一种设计实践。其没有将建筑物作为人类学关注的对象,而是着重于呈现建筑师自身的行为和目的。它着眼于建筑师必须做出的选择(无论是与场地环境进行互动,绘图,建模,构建还是进行
本书系对建筑历史与理论系列课程的教学法研究,以及对一些具体教案的回顾、总结与反思。书中内容主要基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通史》、《住宅与都市》两门课程的作业以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的研究项目的成果撰写而成。其主要目标在于,结合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的建筑学院的教学体系以及相应形成的学生知识能力的特性,通过图绘、模型、视
本书囊括了作者八年以来在中式古典建筑设计和施工一线的实践经验和资料整理的成果。和学术专著不同,这本书并没有明确的时代界限,因为在古典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历史中,实际的做法、风格和术语早已互相融合,模糊了时代和地域的边界。本书采用图解形式,将三百余张精美的手绘插图与通俗易懂的文字解析相结合,向读者系统地讲解了每一个古典建筑
与图书市场上其他版本不同,此次三联书店重版《中国建筑史》(通校本),将原本的简体中文版本与梁思成先生的手稿以及1955年出版的油印本互相参校,修正错漏,核对文献,并精心筛选和制作近四百幅图片。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主编的话:持续开创建筑遗产保护学术新“家园”(金磊);栋梁梁思成(单霁翔);中国传统礼制性建筑的院落(邢鹏);1970年广州暨南大学校园规划与建设(安涤枫彭长歆);浅读吾师刘鸿典(陈荣华);20世纪中国现代建筑现代性的文化哲学思考(崔勇);文化景观遗产的理念发展与多学科研究体系(王真真、郑君雷);对话
本书是以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制为主题,内容包括古代宫殿、坛庙、古桥、园林以及民居等建筑艺术,对每一类型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艺术特征、构图法则、材料运用、建筑技术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附有实例鉴赏内容。书稿内容集学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融汇了历史学、建筑学、艺术学、文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史实资料为基础展开阐述,图文并茂
本书从中国传统建筑的起源、基本构造等方面入手,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特点,以传承和保护传统建筑、发扬传统建筑装饰文化为目的,探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表达,并对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做了精辟的分析和论述。
本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官方名义刊行的建筑规范典型,是建筑科学技术发展到宋代总汇性的概括和总结,显示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从规划、设计、建筑结构至建筑构件、建筑用料及建筑施工等方面的发展,还显示出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规范化程式,体现了当时建筑施工管理的科学性。本册为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