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集中了近些年来《比较教育研究》刊发的“一带一路”教育专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的重要成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教育研究也在不断深化,本书稿重在体现教育研究者对新时代我国教育开放大格局的认识与思考:在世界教育坐标体系中认识中国教育、
中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更高质量的发展,不仅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大成就,也是中国为世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本书一方面从历史角度对建党以来我党关于义务教育发展的思想、理论和基本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另一方面,具体从义务教育的法律制度、发展治理、教师培养、课程改革、公平保障、质量提升等六大重要方面全面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在
义务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一直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区域,本书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侧改革为研究主题,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回溯70多年来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历史进程、动力因素及其内在逻辑,运用规范论证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基本
本书主要介绍了刘庆山校长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通过不同模块对教师、学生、家长、学校中层干部管理、学校党建工作做出了深入的思考与创新实践,为新时代联合校发展、集团化办学带来新的启迪。
本书依据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遵循“问题—个体—过程—成果”的路径,聚焦中国古代教育经典文本的滥觞期、形成期、转折期、高峰期、终结期五个阶段展开研究,深入分析以“四书”“五经”为中心的古代教育经典文本的生成与流变机制,力图使教育经典文本在回归历史语境中彰显自身的价值和魅力,真切理解古代学者所要表达的教育观和意欲回
从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入手,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宏阔背景之下,回顾、梳理城乡二元结构社会的形成及演变,探讨其如何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型构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如何曾经影响了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和命运,全方位呈现我国教育政策和制度演变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背景。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探
本书主要内容如下:1.从隔离到融合:融合教育的概念、主要特征及核心内容;2.浙江省融合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现状;3.浙江省县域幼儿园资源教室的建设现状、使用效益评估与实证研究;4.卫星班浙江省融合教育的新路径与新模式;5.医教结合背景下基础教育学校康复教育的实践探索;6.浙江省基础教育学校融合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7.新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研究、西藏自治区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研究、云南省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研究、重庆市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研究。
本书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教育发展的新环境与新征程;国际教育行业数据与分析;国际化特色学校有序发展;全球胜任力概念模型与本土实践案例;国际教育未来发展与展望。
本书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编撰,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三部分,共14篇。总报告全面分析了2022年北京市教育发展基本情况和各区概况。分报告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和特殊教育等领域呈现了年度发展状况。专题篇则聚焦北京教育满意度、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区域实践样态、民办教育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