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犹太流亡报刊文选》一书是“德语上海小说翻译与研究系列”之一,该丛书填补了中国学界对德国文学中“上海小说”很少译介的空缺,这些作品生动还原老上海的社会百态与人文风貌,是见证老上海历史及文化的重要文献。该丛书主编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张帆教授。 二战时期,犹太流亡难民在上海创办了五十余种报刊,《上海犹太流亡报刊
《企鹅经典:小彩虹》系列甄选企鹅经典系列作品,带来关于人生问题的智慧文学答卷。这一辑共8册,每册用一个关键词命名,摘选作家一本或多本作品的精彩片段,阐释由生至死的各种人生命题。 从简·奥斯汀的《婚姻》到珍妮特·温特森的《爱情》,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境》到尤瓦尔&middo
文艺女神伍尔芙的魅力哲学是: 聪明女性的独立方式,从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开始独立而自由的灵魂,才是幸福之源。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本书源自伍尔夫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一经出版,风靡全球,感动千万读者,被誉为激发女性精神觉醒的心灵之书。 它刺痛我,使我流泪,不停颤抖。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以至于我想要尽可能地读得慢些,再慢些。
《诗探索15》由吴思敬、林莽主编,分为理论卷和作品卷。理论卷坚持高品位和探索性的品质,为诗歌创作者和爱好者提供发表言论的平台,内容为来自名家或实力雄厚的新锐诗评家或诗人,具体栏目内容包括新诗形式建设问题研究、朱英诞研究、寇宗鄂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选辑、诗歌文本细读、姿态与尺度、新诗理论著作述评、外国诗论译丛。作品卷是整理
范˙格尔德通过邀请科幻新晋作家和知名作家们一起对世界的未来进行畅想,精心挑选了45篇打动人心的短篇科幻故事。作者们笔下有时带有诙谐的色彩,有时夹杂恐怖的格调(偶尔两者兼而有之),不管怎样,都非常启发读者的思考。 在这里,你能读到哈里˙托特达夫、艾琳˙冈恩、李允河、巴里˙纳撒尼尔˙马尔茨伯格、简˙约伦、罗恩˙古拉特等45
20世纪前期西方诗学的经验之思建立在经验实在论的基础之上。其重大的哲学背景是超验世界和先验原则及其所内含的主客体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崩塌。其具体构成有三大类型:本体论型、经验主义型、实在论型。本体论型明确地把经验作为诗艺的本体;经验主义型是把经验作为认识视域、认识前提以建构自身理论体系的诗学;实在论型把经验视作实际存在的
希腊罗马神话文学选读
《萨宁》描写了革命低潮时期部分青年知识分子的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和颓废厌世的情绪。叙述了主人公萨宁返回家乡后的一段时间里的所作所为。他少小离家,其性格在家庭之外养成,自由自在得像“旷野里的一棵树”。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讨厌周围几乎所有的人。他光明正大地追求享乐,为所欲为。但他又很孤独、无聊,生活漂泊不定。
奥威尔可谓是20世纪最发人深省且文笔最为生动的随笔作家之一,他以过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协的语言,用笔和纸与其时代的偏见进行抗争,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本书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奥威尔在不同报刊、文集中发表的长短书评,横跨奥威尔的整个创作生涯,其中包括《查尔斯·狄更斯》、《在鲸腹中》、《评<我的奋斗>》等多个名篇,以一百多万字的
《莎乐美》的故事取材于《圣经》里莎乐美为希律王跳舞的情节,这一典故被王尔德的妙手挖掘出了最黑暗也最深刻的内涵。同时代的早夭天才画家比亚兹莱,亦称得上王尔德恶魔般作品最佳的诠释者。本书收入了英国著名插画大师比亚兹莱为《莎乐美》创作的多幅插图--被誉为“有史以来诗人和画家最成功的合作之一”。新版中增加的古斯塔夫·莫罗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