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乌齐县地处青藏高原与横断山脉交界地带,海拔落差大,物种极为丰富。《类乌齐县中藏药资源》的编写根据野外实际调查,主要以类乌齐县藏医院常用品种为主,结合藏医药本草资料适当调整而来,共收录类乌齐县藏药资源49科221种,为便于藏区应用,附有藏药名及译音,图文并茂是《类乌齐县中藏药资源》的一大特色。《类乌齐县中藏药资源》的出
本手册围绕连锁药店中药员日常工作中必备的中药基础知识进行详尽的阐述,旨在提升连锁药店中药类执业药师、中药师和中药柜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正文部分包括中药理论基础、常见中药鉴别特征与品规质量标示、中药饮片的采购与储存保管、中药饮片销售服务、中药调剂与处方应付、中药煎服法与代煎,以及贵细、精品饮片管理共7章内容
《本草纲目药物古今图鉴》是“本草纲目研究集成”丛书的子书之一。书中以《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古代有药图者)为单元,图文结合,以鉴定诸药来源为主旨。全书52章。“总论”4章,介绍古代本草药图发展史及相关书籍的概况与特色。“各论”48章,论药1459种,汇集古代药图近20000幅。药物分类及各章药物排列与《本草纲目》48卷各
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过程突出中医特色,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特有规律,探索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互结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重经典、重临床、重传统文化,实施多导师制,博采众长,旨在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临床技术精湛,中医功底深厚,医风医德高尚的中医优秀人才,已经成为中医药大学的共识,中药传承班在全国已经成功开设多年,但缺乏针对性强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宋代太医局编,为宋代官府颁行的我国第一部成药典。《指南总论》为许洪于南宋宁宗嘉定元年补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治诸风(附脚气),卷二治伤寒(附中暑),卷三治一切气(附脾胃、积聚),卷四治痰饮(附咳嗽),卷五治诸虚(附骨蒸)、痼冷(附消渴),卷六治积热、泻痢(附秘涩),卷七治眼目疾、咽喉口齿
《本草纲目拾遗》成书于1765年,为清代名医赵学敏所著。该书是在《本草纲目》刊行100余年后,为捡拾《本草纲目》之遗而作,堪称其续篇。全书共10卷,依据《本草纲目》体例分为水、火、土、金、石、草、木、藤、花、果、谷、蔬、器用、禽、兽、鳞、介、虫等18部,收载药物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对《本草纲目》修订补充的药
本草通玄/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第二辑)
《医方考》共6卷,收集历代常用方700余首,按病症分为中风、伤寒、、暑湿、瘟疫等44类,每类下集同类方若干首,揆之于经,酌以己见,订之于证,发其微义,对各方阐明其组成、方义、功用及药物配伍。全书选方,论理清楚,在方书中,颇具影响。是一部学习中医方剂的重要参考书。
首都过医名师冯世纶教授举办经方医学传承班十八期,六年间激烈的学术经验。/经方大家胡希恕、冯世纶两代教授逐条注解《伤寒论》,运用“六经一八纲一方证”的经方医学体系,让您真正读懂《伤寒论》,步入清代医家柯韵伯所说的境界:“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经方医学,大道至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政府号召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全民献方运动,广大民众怀着朴素的爱国之心,投入巨大的热情,无私献出大量的方子,本书就是1958年全民献方运动中,河北省卫生厅从全省征集到的十万多首方子中精选归类汇编而成。书中近万首标明献方人的方子,或是家里祖传珍藏的秘方,或是民间乡野流传的偏方、单方,或是自己诊病疗疾的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