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北京会馆的帖石遗存与刻帖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着眼于此前较少受人关注的“会馆刻帖”内容,对散存在各收藏单位、原本出自会馆建筑的帖石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包括松筠庵(杨椒山祠)所藏杨继盛《汉十八侯铭》《谏草卷》《手书遗嘱》等帖石、原藏山右三忠祠的《小秀野唱和诗》刻石、安徽会馆李鸿章等人刊刻的《朱熹<游云谷诗>
本书收录陈国华先生近期作品一百三十余幅。江海平原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围,奠定了陈国华先生幼时对中国诗词书画艺术的热爱。孩提时期就师从江南私塾名士刘汉基老师学习书法;少时临摹二王、米芾、欧阳询等古代名家名碑;青年时期曾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高级研修生班深造,并遍访书界名家,先后拜吴传麟、刘艺、张德育为师精研书画艺术。多年来
本书收录了韩天衡、李刚田、童衍方、孙慰祖、张耕源、余正、林剑丹、黄惇、刘一闻、赵熊、吴静初、周国城、祝遂之、陈墨、吴莹、张索等人的作品。
本书从福高堂主人刘维高先生众多古玺印藏品中,遴选100枚,其中含战国私玺50枚,秦私印30枚,汉私印20枚,绝大多数未曾著录。本书图版摄影、印蜕钤拓特点:每一枚印含印面侧视图、正视图各1张,印钮不同方向展示图2张,整体拍摄角度统一;所有玺印均附泥蜕效果图1张,泥蜕形状规则统一;印蜕钤拓细致入微,无印泥过厚、过薄所造成的
本书内容讲述:陈萍先生一直十分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他曾追随南怀瑾大师十年,学习文史哲,潜修儒释道。他自小就十分爱好书法艺术。先后拜著名书法家刘小晴、张国宏为师,每日凌晨三时起床,勤练苦习,每天写字临帖三小时以上,终有所成。陈萍先生将一生的感慨参悟透于笔端,汇成一本《浩然书法集》出版。该书内容均是他写的文章诗赋,内涵深
本书是有关于《九成宫碑》的一本技法与理论结合的工具书。《九成宫醴泉铭》简称《九成宫碑》,是欧阳询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楷书艺术领域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九成宫碑》自诞生以来,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进入《九成宫碑》殿堂学习,历代研究《九成宫碑》的笔法、偏旁、结字的技法和理论书籍汗牛充栋。《九成宫碑》概论
本书为现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潘善助在书协工作期间所撰写的文章合集,大多为书协相关工作的感悟与讨论,对当代书法组织、宣传、策展等有独到见解。全书共收录文章60篇,每篇配图片数张。当今,各地书法家协会是引领当代书法风向的权威机构,潘善助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在担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期间,对上海书法的发
本书分为书法篇、篆刻篇、文章篇、岁月篇四部分,其中书法篇收录了徐正濂近年创作的篆书书法作品七十件,篆刻篇收录近年来创作篆刻作品七十件,文章篇收录多年来对书法篆刻艺术的考证与哲思,全书展现了先生年届古稀在书法篆刻之路经行之足迹,集中体现了其书法篆刻艺术方面的探索与成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本书为2021年第五届上海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是继2014年、2016年、2019年之后,再次举办的书学专题研讨会。本次讨论会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上海周慧珺书法艺术基金会、上海书画出版社联合主办,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书法研究》编辑部承办。此次书学讨论会,论文选题范围厂泛,涵盖书学研究多个方面,既有宏观论述,也有
本书是一本以如何加强中国书法文化传播效果为研究起点,以跨文化传播为研究背景,以在华外国人为研究视角,分为三个层次的效果模型展开研究,最终聚焦于中国书法文化传播存在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来增强文化传播效果的图书。图书内展示的研究方法是采取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播效果进行分析。首先对中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