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的理性》作者要为厨艺正名,认为厨艺具有与其他艺术同等的哲学高度。 《美食家的理性》不是写给“贪吃者”,而是献给“美食家”的。“美食学”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同样也是一种伦理学,一种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餐桌上的快乐是一种分享的快乐,它预示了一种共同体的产生,一种既无支配方也无被支配方的分享快乐的人际交往关系。 《
本书是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研究基地20132015年度教师优秀论文的结集。全书分为教学方法篇、教学设计篇和理论探讨篇三大模块,围绕概论课课程建设和教学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围绕如何将国家主席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贯彻到概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实现三进入,展开
本书是以恩格斯《发展》为代表作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学术成果。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广义与狭义的统一观,全面深刻阐明恩格斯的《发展》与《反杜林论》的相互关系。论证《发展》是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突出恩格斯对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作出的重大贡献。从世界历史大视野中,考察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高度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根本原则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成败兴衰、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与否的头等大事。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说清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和极其必要性。本书收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秀博士论文,从年青一代身上看马克思主义如何传承。
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基层政权建设与乡村社会治理
《马克思主义学习文稿》收录了作者王伟光自2007年底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职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学习的一些文稿,包括讲话稿和一些已经发表的文章。这些文章是作者多年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深切体会和思考,对我们加强理论学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多年来从事马克思主义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主要成果。全书分为导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若干专题、列宁思想若干专题三个部分,其中对马克思主义史研究的方法论、恩格斯的理论贡献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重要地位、列宁在保卫马克思主义哲学斗争中的若干重大贡献、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普列汉诺夫对历史唯物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正确分析国情、做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判断的基础上,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19781997年)的社会建设问题。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主题,对社会建设基本问题的阐述,为中国共产党构建完整的社会建设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培养大家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课题的结项成果。参与写作的三十位学者,如侯惠勤、田心铭、王炳林、沈壮海等,多是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知名专家,具有多年从事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每位学者一篇文章,从“读好经典是基本功”、“写好论文是硬道理”、“用好经验是妙选择”、“选好专题是新起点
2016年6月在厦门大学召开“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论坛,围绕这“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最新成果研究”、“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关系研究”、“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研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创新研究”和“‘五大发展理念’研究”、“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