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谁对中华文化影响最大,恐怕非孔子莫属。他的人生哲学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影响了每一代中国人。正因如此,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是什么机缘让他发现“仁”“恕”的道理,诸如此类问题,至今仍吸引我们不断追问。“圣人”“仁者”“丧家狗”,人们曾给予孔子种种标签。本书作者李山,提炼孔子的十五个横截面,将孔子少贱多
本书为四川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组织编纂的学术论文集,自2011年第一集出版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成为四川大学哲学系极具代表性的优质文集。全书遵循中国文化传统,以干支纪年法命名,以儒家哲学方向为研究中心,包括“理学专区”“专题讨论”“文献整理”“学术论文”“实体教学”等部分,收录的主要文章有《周子抄释商正》《论天理的
本书主要对《道德经》对现代创新管理的启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为上、中、下三篇,共八十二章。上篇为第一章至第三十七章,主要讨论道经对现代创新管理的启示;中篇为第三十一章至第八十一章,主要探讨德经对现代创新管理的启示;下篇为第八十二章,为全书的总结与展望,分析了《道德经》中“道”“德”“自然”“不争”“不妄为”等核心理念及
本书是“中华文史经典精读丛书”之一种,由“导言”“正文”“注释”“评析”等部分构成。“导言”勾勒老子生平、《老子》样貌演变及其核心思想,“正文”包纳《老子》八十一章原文,注释疏通关键字词的含义等,“评析”抓取各章精神内核,多层面、多角度展开分析和评论。本书是作者老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汇聚、综合了历来对于《老子》的诸多注
筋骨复心法,依“养、防、医”原则,将人分性心身三界。就身体而言,“人之所有者,惟血与气耳”。血气喜温而恶寒,且有自己运行的通道(即经脉)。血气盈畅,则百病皆消。按跷、针灸、汤药,皆丰盈疏通血气之方法。《素问·著至教论》至道之要云:“病伤五脏,筋骨以消”,筋骨即气血也,疏筋养骨即盈通气血也。就心性而言,要去习性,化秉性,
《四书》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自元代开始,《四书》在各民族中间广泛流传,尤其在清朝的民族大融合背景下,《四书》的广泛传播推动了汉、蒙、满文化的进一步交汇交融。嘎拉桑翻译,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木刻本满蒙汉合璧《御制翻译四书》是内容最完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族文字古籍文献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在这样混乱的状态下,诸子百家反复思索如何统一天下、如何治理国家、如何生活。他们为此构筑庞大的思想体系,著书立说并周游列国,从而诞生了中国思想史上少有的黄金时代。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先秦诸子的精髓,王永教授提取了100个关键词,以点带面地给大家讲讲先秦诸子的思想、典故以及智慧,并延伸至
本书是《论语新注新译》的姊妹篇,同样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考证了《孟子》中108例古今众说纷纭的疑难词句,并给出确切的解释。为惠及广大读者,考证以“译注”形式呈现——下里巴人的形式,阳春白雪的内容。本书“考证”方法之主要者,仍是杨树达先生所谓“审句例”——在浩如烟海的同时代文献中网罗类似结构的词句,予以归纳模拟。以“最博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问世以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此次出版,约请潜心研治老庄哲学几十年的张松辉先生,将《老子》甲、乙本与通行的王弼本相对照,篇次依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参考多种版本精审校勘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题解
本书选《老子》中富含人生哲理的金句,以充分的译注和精要的阐释呈现老子思想基本内涵,让《老子》入门有抓手,进阶有层次。原文充分参详了多种《老子》版本,搭配了白话译文和疑难字词注音注释,阅读门槛降低;阐发立足《老子》本义,结合先秦各家子学对比探讨,征引中西现实案例譬喻说理,深入浅出又常读常新。采用小开本精装,图文并茂,双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