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概述、气候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生物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
生态文明是影响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如前所言,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文明中的层次中,并非是人类的自觉——生态文明在当今人类文明中的地位,不是随着人类与自然的亲近而逐渐提升的,而是随着自然对人类的反扑而引起人类极大忧虑而不得已而为之的。这虽然让人有一点沮丧,但毕竟比以往肆意破坏生态、不把生态环境当一回事的做法要强上好多倍了。确
《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与洪水资源化:以陕西省渭河流域为例》以陕西省渭河流域为例,从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的角度出发,以自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机制和自然一社会系统的脆弱性与恢复力为切入点,借助风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地理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灾害学、水利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对
本书概括地介绍了现代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思想、实践经验、发展过程和趋势,以及不同尺度生态规划设计所涉及的生态学基本只是,阐述了生态规划设计的工作内容、过程和技术方法,并针对一些已经基本形成共识、比较成熟的关键技术环节详细介绍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相关案例。本书适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等专业教学选用,也可用于相关专业从业
为了给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由青海人民出版社科技编辑部原主任、编审陈孝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桂琛和青海省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原主任、高级农艺师苟新京共同策划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选题,草拟编写提纲,确定编写思路、原则及撰稿要求等事项;邀请各专业研究领
西北内陆河地区幅员辽阔、干旱少雨、荒漠广布、生态环境脆弱,分布其间的内陆河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维持的生命线。《维持西北内陆河-健康生命》分析了西北内陆河国过度开发而出现的种种危机,以及因人类活动的惯性力量而将会遇到的严峻挑战。提出西北内陆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维持其健康生命,主要标志为四个稳定:河湖畅通
本书包括城市与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城市生态规划基本原理与程序、城市生态规划关键技术与方法、城市生态功能区划、城市生态环境专项规划等内容。
本书作为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培训课程指定教材,也是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培训系列教材之一。本书依据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GB/T1901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CCAA《2007年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
《环境管理-(第二版)》于20D6年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专业的环境管理教材。《环境管理-(第二版)》以多年来国内高等院校采用的《环境管理学》(2000年朱庚申著)教材为版本,以国内其他同类教材为参考,兼收并蓄,吸取精华。针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采用了新的
环境规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