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闻一多精读》分诗歌杂论和演讲三辑,对闻一多的现代诗代表作,他在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可读性较强的作品,以及他的著名演讲文稿进行选编。其中多篇作品入选为中小学语文教材课文或课后推荐阅读篇目,如《死水》《红烛》《太阳吟》《静夜》《后一次讲演》等。闻一多在西南联大执教时期曾经专门开设唐诗专题课,他对唐诗的研究和讲授
本书包含数百个超短篇文章,分《逆行的旅人》《落花与雪花》《镜中的面孔》《在夜里摸到白色》《狮子与蚊子》《挖掘闪闪发光之物》《有人笑,有人哭》《在宇宙中自由飘荡》等共八辑。最早的素材写于2004年,经过不断修改、删选,形成了这本册子。这些小文章包含了观看、体验、反思、对话、幻想、梦境、道听途说。
本书属于“一个人的鲁迅”系列丛书分册,是鲁迅的一部关于图书的文化随笔集。鲁迅不但是著作家、翻译家,还是编辑家,一生编印了大量书籍。他深知书籍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本书共分四辑:一是出版史、书厄史、阅读史;二是为他人的著译作序;三是为个人的著译作序;四是读书经验谈,充分体现了鲁迅的自由民主思想。特别在其晚年,由于处
本书以庄贻华原著《耕余漫草》诗集稿本为主体,搜集整理了庄贻华在19世纪30年代之前的古诗作品及其他联文等杂著作品近八百首左右,再现了他在惠安、厦门等地以及寓居台北时,与闽台两地诗人进行文化交流的情况。编者对诗中典故和词语做了校注,对涉及人物做了相关介绍,并补充了有关的背景资料和研究文章。本书是对惠安地方文化资料的整理与
这是一本讲述无为庐剧(东路庐剧)的文学综合集,正文主要记述无为庐剧历史、表演艺术、舞台美术、谚语、口诀、剧目、人物、剧团、舞台语言、庐剧音乐、生存现状、发展对策等方面,附录部分对庐剧的起源、传说、班社的规矩、表演图片等专门介绍。本书出版的目的一是将庐剧这门艺术用文字、图片保留下来;二是通过对传统庐剧在民间流传的研究,可
本书内容分为流年随想、人生感悟、尘世真情、大地屐痕、新诗寄慨五部分。作者用质朴无华、简练直白的语言,描述煤矿工作与生活见闻,倾述矿工心声。其将对矿山工作与日常生活的热爱渗透于字里行间,展示新时代煤矿工人意志坚定、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颂扬新时代煤矿工人燃烧自己、照亮世界的优秀品质,讴歌“山西脊梁,国家脊梁”的”
本书由惠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惠州市诗词楹联学会策划,惠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温安想珍主编,收录了一千余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各个历史时期以惠州(含原惠阳地区)的红色革命遗址、重大事件,革命先烈、英模先贤的革命故事以及惠州名人、模范人物、模范事迹为主题的诗、词、曲、赋、楹联作品。从这本书里,既可以探寻惠州地区的
《淮安古韵文选二种》指清代王琛蓖辑之《沘珠赋钞》、现代丁志安之《山阳诗征》辑稿,均为汇集淮安先贤韵文佳作的选本。为方便读者阅读,今根据江苏省淮安区图书馆所藏底本进行标点、分段,并校勘其中的讹误。
本书定位于“人文历史读本”,即注重在内容和体例上兼容并包、兼收并蓄,既不是单一的红色党史读物,也不是规定的学校必读课本,而是兼顾严肃严谨的学术性和通俗易懂的大众可读性,涵盖散文、随笔、小说、诗歌、学术考证和民间故事等多种文体,还收录了多幅历史照片和摄影作品。《汶河岸堤》注重人文、立足人本、宣扬人物、考量人性,重点回顾百
《宁海漫笔》是金柄珉教授的文集。本文集共分为三个部分、收录74篇作品。第一部为文学批评、第二部为随笔、第三部为短评。这些作品大部分在《文学与艺术》、《长白山》、《道拉吉》等杂志上发表过的。作为一名学者,金柄珉教授的作品无论是文学批评还是随笔、短评,都散发出浓厚的学术幽香。每篇作品具有教育意义。文学批评以美学批评办法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