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静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比较文化。本书为海派文化丛书之一,主要结合近代日本人的相关文献出版资料,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书写,一定程度上是外国人眼中的近代中国的缩影,尤其展示了日本人眼中的近代中国印象,特别是对近代上海的认知与印象。对于了解近代中国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状,对于了解
本书定位上海旅游、上海历史的普及读物。全书围绕上海老建筑的历史、建筑、人物、故事展开,描述的历史建筑主要以1947年出版的《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中的第一页和第二页为主。内容以图文、提问、解读等活泼生动的形式呈现,引导读者依据线索主动寻找答案,与读者形成互动。本书的特点是互动性强,责编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讲述历史建筑和历
本书是一部文博研究领域的论文集,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和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主编,集中收录了反映上海历史文化和城市文博前世今生的研究文章。该书,以探寻上海人文遗踪、巡礼城市文博前沿为宗旨,内容涵盖上海政治、经济、文化、市政等历史研究现状与成果,如相关文物、历史遗产考证和解读,重要文献资料整理研究,历史事件亲历记录,历史名人遗
本书真实地记载了江苏省高邮市一沟村当地的地理、历史、经济、风俗、文化、教育、物产、人物等方面内容,再现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自明代起,一沟区域就有多处村落,先辈们在这里辛勤耕耘,使原始的荒草地,改造成了今日的“米粮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村民们与时俱进,奋力拼搏,一座座崭新的楼房、现代化的工厂拔地而起,村民们经济
本书中档案基本上为首次公开,具有珍惜性、唯一性和独特性。时间跨度自1921至2021年,书稿用档案内容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稿件为全彩影印档案,真实解读档案内容,精彩呈现红色档案的价值。其中有党的建立、成长和发展壮大的印记,有反映我党发展壮大的地下党组织概况、党员登记表、发
“嘉兴文史记忆”丛书之一。书稿以时间为序,以桐乡市的重大文明进程、重大思想文化成果、重要历史文化名人为主线,以优美的语言阐述了自马家浜文化时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属于桐乡的“文史记忆”。本书突出总体性,展示了桐乡历史文化的总貌,完整阐述了桐乡在文史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人文精髓,明晰桐乡的文化的形态和特质
“浙江文史记忆”丛书之一。本书意在梳理、总结建德市历史上的重大人文实践,挖掘该地文化的丰厚底蕴,传承文明,填补该地文史研究成果在简明性、普及性和全域性方面的空白,让社会各界更多得了解掌握杭州的历史人文特色。这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史前遗迹开始,顺着岁月的脉搏,叙述了建德的最早建置沿革和文化内涵。书中人物叙述的轨迹,则通过
“浙江文史记忆”丛书之一。书稿以时间为序,以德清县的文明进程、思想文化成果、历史文化名人为主线,阐述了自史前(尤其是良渚文化)至今德清县的文化历史积淀,为广大读者群体展示了数千年来德清县的历史文化总貌。本选题以文学性的叙事方法,结合历史研究资料,阐述了德清县在文化、历史、哲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同时明晰当地文
本书深度全面挖掘金华的诗词资源,以时间为顺序,主要讲述了沈约、骆宾王、张志和、吕祖谦、陆游、李渔等多位历代名人,细数他们与金华的历史渊源,并对他们的诗作进行了解读和赏析。这些名人中既有本地历代涌现的诗人,如7岁写出《咏鹅》的“初唐四杰”之骆宾王。也有因赴任、流寓、游历而先后踏上金华这块古老大地的诗门巨擘,如“千古第一才
本书共分10章,另有概述、大事记、附录。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志书的形式系统、全面地记述李庄改为社区以来近20年间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全面梳理李庄社区近20年间的发展脉络,全面展示李庄人厚积薄发、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