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艺术家张东红:非焦虑的艺术》讲述了:艺术本来就是一件个人的事,是个人的喜好,是艺术家个体对自然、人与社会的理解,很难趋同于他人。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与艺术,同时也就产生了不同观照世界的方式与角度。艺术发展也同样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世界观的精神产物,有多少艺术家就有多少观察世界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年报2009
本书是一本美术散论。论题的关键词有三个,即“古代”、“现代”和“转变”。古代,指中国古代的美术,或中国美术的古代形态。现代,指中国现代的美术,或中国美术的现代形态。所谓“转变”,是指中国美术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变。
《民国美术先锋》是国内美术史研究体系中,首部专门致力于西画社团样本研究的著作。作者以详尽的史料,大量的文献征引,通过艺术家生命历程的梳理,勾勒出了决澜社从诞生到消亡的整个历程,重现了这个早期现代美术社团的兴衰史。对于决澜社的核心人物倪贻德、庞薰琹等人,作者给予了极具创见的重新定位和评价。对于影响中国现代美术史发展进程的
《2010中国艺术学年度报告》是我们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学科团队继去年的《2009中国艺术学年度报告》后,对中国内地2009年度艺术学发展状况所做的又一次年度扫描。本报告继续概要地介绍我国现有学科目录中艺术学一级学科下属的全部八个艺术学学科点的2009年度发展状况,即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
缺席与无法缺席在被称为多元时代的今天,是神创造了人还是劳动创造了人,这已经是不值得我们去据理力争的命题。但人的创造力所产生出来的能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却是秉持任何一种观点的人都不会质疑的。而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艺术创造力充满的激情,从人类踽踽独行的远古到信息时代的当下一直伴随着我们。作为在精神领域具有颠覆意义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继1997年三联版《艺术的故事》后,英国费顿出版社授权广西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也是国内唯一合法授权的版本。
《目击者文化指南:艺术》中包含了每位艺术家作品的成交记录,因为不管是绝对地还是相对地来说,人们为艺术品付出多少都是很有吸引力的。有些作品值得人们为它花上一大笔钱,每一分都是值得的;有些作品价格高得离谱;还有一些优秀作品被人们抛弃,因为式样陈旧或者被忽视了。所有的价格都是“一锤定音”,也就是说在拍卖会上当拍卖品被投标人拍
本书分四章,讲述内容包括:亚洲美术、非洲与大洋洲美术、欧洲美术、美洲美术等。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师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