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是80后代表作家张悦然的代表作精选集,作者以丰沛的诗意,书写出关于爱与孤独、金钱与才华、文化偏见与阶层隔膜的当代寓言,时代的光辉与暗影也由此跃然纸上。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小说作品选,共计五篇,二是杨庆祥等批评家对张悦然作品的阐述和评论,以及作者本人的访谈对话等。张悦然作为入围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
庾信是南北朝文学之集大成者,在中国文学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庾信的作品,把北朝文学的刚健清新与南朝文学的华美绮艳冶为一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书选收了他的诗歌一百首,赋、文各十篇,皆华实相扶,情文兼至,适足为他那时代的一个投影。唐代杜甫一再评价道: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平生萧瑟,暮
刘榛(1635-1690),字山蔚,号董圆,河南商丘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八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年五十六岁。诸生。少聪颖力学。性冲穆,不妄交游。与田兰芳、郑廉友善,又与兰芳齐名。岁历齐鲁吴越,与贤士大夫论古今得失,为孙奇逢、汤斌、宋荦所称。性至孝,以不及事父为憾,因名其庐曰事庵。尝从学使游两浙,忽念母,辞归。窦克勤
本书将鲁迅早期思想视作一个有机整体,并从中提炼出精神革命这一思想特质。精神革命不仅留有晚清道德革命的运思痕迹,也与中国传统思想对道德主体自觉的强调若合符节,在此意义上,精神革命是青年鲁迅与本土思想语境发生联系的重要支点。本书由此切入,详尽考察了晚清语境等本土资源对鲁迅早期思想建构的诸多影响,力图从本土视角剖析鲁迅思想和
本书稿对鲁迅小说修辞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关系研究;一是本体研究。在关系研究中,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鲁迅小说修辞的总体风格与鲁迅思想、情感的内在联系。其次,鲁迅的修辞观与鲁迅小说修辞的关系。后,鲁迅小说修辞风格形成的渊源透视。如鲁迅对绘画、戏剧、散文、诗歌等的艺术智慧的娴熟化用;又如鲁迅思想的丰厚性与
本书从刘麟的诸多作品中选取了多篇极具代表性的文章,包括散文、文论和诗歌。这些作品有作者对自己家乡和童年的回忆,有作者与老一辈文学家的交往记录,也有作者亲历现代文学馆的建立、《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写和作家书信集的出版的记载,作者对这些事件的回忆和见证展现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作者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研究,
本书是作者历年所撰散文、诗歌、剧本的汇编。这些作品多写作于作者的大学时代及刚参加工作的时期,内容多为对人生遭际、对友情与爱情的思考和总结,对音乐、文学及相关创作者的品评,反映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创作成果。全书文笔平实清新,可读性较强。读其书,感其情,观其心。阅读这些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敢爱敢恨、爱憎分明、情感充沛的写作
本书编选徐则臣中短篇小说5-7部,长篇存目1部,作者创作谈2篇,相关研究论文5-7篇,本书编者与作者访谈一篇,作者创作年表一份。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漂泊体验和回望故乡,是徐则臣的两大创作支脉,二者往往相互印证,相互激发,由此构成徐泽成独特的写作个性
本书收录了作家双雪涛的小说《平原上的摩西》《大师》《间距》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及部分创作谈,同时精选了关于作家的重要文学评论,并以访谈的形式全面呈现作家的写作人生与文学世界。作为当前为炙手可热的小说家,双雪涛的小说写作既富有强烈的东北风情,更有着对生存与命运的极致思索,在地域、时代和普遍性之间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同时文
濮哥读美文是由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发起的经典作品朗读项目,运营几年来已经积累了大量用户。本书为此朗读项目的首次图书结集出版,收录了由濮存昕亲自编选并配乐朗读的100篇作品,内容涵盖古诗词,中外现代诗,书信,经典散文等。版本设计上同时推出青少版和礼享版两种。青少版主打学生读者群体,平装,价格适当放低,照顾学生读者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