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都是王国维的作品。于晚清词里中独具一格。卢前(冀野)在《饮虹簃论清词百家》中赞王国维:人间世,境界义昭然。北宋清音成小令,不须引慢已能传,隔字最通圆。 本书由叶嘉莹先生亲自参与、指导,与安易女士共同撰著。全
词是我国唐宋时期伴随着清商法曲而产生的一种拥有独特的语言形态和文化内涵的诗歌体裁,它融集成和开新于一体,既是对以诗歌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及其美学传统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即将到来的近代市井文学通俗化、散文化特征的一次预演。全书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对词体进行考察,既有对中国诗体发展、词体自身演进历程的描述和梳理,又有对词体语
本书以1898年到1927年的中国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借用西方的叙事理论,从西方小说的启迪与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传统文学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中的作用两个视角探讨晚清与“五四”两代作家如何完成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作者借鉴托多罗夫的叙事理论,从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结构三个方面“把纯形式的叙事学研究与注意文
诗话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论诗文体,数量庞大,内容极其庞杂。对诗话中语言文字学方面的论述进行整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书从大量诗话著作中选取有关语言文字学论述的语料,进行整理和分类,进而分析其问题,指出研究的成就和不足。同时注意将现代语言学方法与传统语言训诂法相联系,以解决诗话当中的疑难问题。本书共包括绪论、一至六章
本书所论述的,是以汉语为表现媒介的诗词曲,在中国文化精神的影响下产生和变迁的历史。全书由上下两编构成。上编为诗歌概论,从诗字原始观念的形成、《诗经》和《楚辞》,论述到少数民族诗人和域外汉诗,在最广泛的范围中展示了中国诗学在技巧上、题材上、语言上和审美趣味上的变化;下编为词曲概论,全面考察了从诗到词、从词到曲的转折,并且
本书是著名读书大V、网络文学评论家安迪斯晨风的网络文学导读。安迪斯晨风多年来致力于推荐、评论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个人拥有大量的网络文学阅读量。本书稿是安迪斯晨风对网络文学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的梳理。他从上承通俗文学,下启全IP阅读的角度,为网络文学赋予传统文人阅读旨趣,为其进行文学经典性的赋值。并从海量的文本中,遴选了数
本书是红学研究及普及读物,将将历来评论“金陵十二钗”的文章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将学者们的观点分门别类,撰写成了红楼十二钗人物评论史。每个人物单独成章,分别从名义、外貌、身世、才学、性情、结局等方面总结概括众位评论家们的学术观点,以便读者对多家学说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本书为修订再版。此次修订,改正了初版中
本书海选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现当代的古体科学诗245首,分别介绍诗人概况品鉴诗品内涵,并以每位诗人及其诗篇作为历史长河的“观察站”,探讨反映认识自然、开发资源之文明过程的诗学发展史,认为诗与科学同构并存,均同源于“趣”,随着“趣”在可行的空间由近及远的拓展、可知的对象由表及里的深化,古代“
该研究专著分四章。第一章《搜集与研究问题》中探讨了卡尔梅克《格斯尔》文献搜集整理及研究概况。第二章《德国文献研究》中提出了卡尔梅克自古以来有书面《格斯尔》传承的新观点,进而推翻了一些学者坚持的北京版《格斯尔》西方传播及卡尔梅克《格斯尔》来自于北京版《格斯尔》的错误观点。第三章《俄罗斯文献研究》中探讨了19至20世纪俄罗
该研究专著由转写原则、序言、正文、词语注释、后记等5部分组成。主要由书面文本、口头文本及相关文献组成。即,18-19世纪学者的德文或俄文《格斯尔》文献、19-20世纪学者的国际音标或托忒文《格斯尔》文献、16部托忒文或卡尔梅克基里尔文《格斯尔》及4部18-19世纪托忒文的《格斯尔》相关文献等文本转写或翻译成传统蒙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