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挖掘黄檗文化形成的千年根脉,从历史、人文、科技各个领挖掘黄檗文化的底蕴和特色,展现黄檗文化之根的深厚与黄檗文化之花的繁盛,进一步凸显黄檗文化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本书是《北魏文化经典》丛书中的一册,介绍了北魏时期建造在中国各地的佛寺。本书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佛寺建造情况、历史故事和佛寺目前的保存情况,文字质朴、行文流畅,配以200多幅精美佛寺图片,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感受。书中以北魏历史为写作背景,将佛寺建造的历史背景与过程悉数交待,带读者重温这段民族融合的历史,本书的
该书为新儒家开宗大师熊十力先生代表作,作者援佛入儒,以《易经》为根基,改造唯识学,阐明其“体用不二”“即体即用”“即用即体”的哲学观点,构建了“新唯识论”哲学体系,对现代新儒学和现代哲学有深远的影响。全书有明宗、唯识、转变、功能、成色上下、明心上下等共十章。本书为1953年的语体文壬辰删定本《新唯识论》。 本次出版邀
《金刚经》记录了释迦牟尼和弟子们吃过饭休息时,不经意间发生的一场头脑风暴,师生之间一问一答,层层递进,一浪高过一浪,最后终平且和,心生欢喜。整场对话只有一两个小时,相当于今天的一次直播或研讨会。全书只有五千余字,短小精炼,文辞优美锋利,极有穿透力,是理性、天启和美的结合,因而成为知名度最高、流传最广的传世经典之一。千百
本书通过梳理考证,记下黄檗山的人文故事和黄檗文化的历史根脉,使黄檗文化展现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福清黄檗山,是黄檗文化的发源地,有般若台始建于唐,也是宋代以来的祈雨之地。唐时黄檗禅师留下“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江淹、辛弃疾、赵抃、蔡襄、丁谓、王居卿、朱熹、刘克庄、真德秀、翁卷、林希逸、叶
本书从文化传播和普及角度关注福州寺庙文化,介绍佛寺名胜古迹。具体包括:福州佛教小史、鼓山涌泉寺、怡山西禅寺、雪峰崇圣寺、瑞峰林阳寺、黄檗山万福寺、芝山开元寺、旗山万佛寺等。
通常来说,人们会认为佛教是一种从印度传入、在中国汉化的宗教,而忽视了它在犍陀罗即今天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的发展。本书利用佛教文本和犍陀罗考古出土的佛教浮雕、佛像、佛塔、钱币等,探讨了佛教历史上一些令人费解的话题,如玄奘记载的贵霜帝国君主何以两肩出火飞行皇帝会飞行吗?大雁塔为什么叫雁塔?佛陀和龙是什么关系?武则天为什么说
多罗那他(1575-1634)是明代史学家兼梵语学家、藏传佛教觉囊派高僧、蒙古知名活佛哲布尊丹巴转世系统奠基人。其著述宏富,代表作《印度佛教史》闻名于世、影响广泛,除汉、藏文版本外,已被译成俄文、德文、英文、日文等多种文字。本选题以汉、藏、蒙等第一手文献资料为依托,对多罗那他的生平事迹及其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所做出
索朗旺杰所著的《桑浦法嗣志译注》本选题是研究桑浦寺历代法嗣对该寺文化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以及藏传因明和整个藏传佛教的法脉传承路线的钥匙,也是探讨后弘期藏传佛教其他教派的形成和发展方面通过影响和催化作用所抚育出来的文化底蕴表象的重要资料,桑浦寺文化可谓是藏传佛教后弘期文化的象征和根源。若研究藏传佛教后弘期的文化不得不研究桑浦
本书主要包括第七世班禅额尔德尼丹白尼玛所著《成就法经典论著》。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全面了解和研究西藏的历史文化,提供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而且继承优良文化传统,推动藏学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体现党和国家对西藏藏学事业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