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现实主义美术的演进”开篇,从1978年文艺界拨乱反正老一辈美术家焕发青春、承前启后的一代、“新三届”的崛起,一直写到美术界理论的觉醒、美术理论的全面繁荣。
本书是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为大三学生设置的专项课题,涵盖四个方面:品牌形象设计与推广、书籍与多媒体运用、玩具与动画、时尚流行文化的影像表达。
“全国美展”从1949年举办第一届至今,已经走过了56个春秋。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国美展”及时展示了新中国各个阶段美术事业发展的成就,成为孕育美术作品的摇篮和推出美术人才的重要渠道,为普及、推动和繁荣我国美术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全国美展”已经成为我国影响、规模、的综合性美术展览。
佛教文化东传朝鲜半岛以后,千余年间,成为除了汉文化以外,影响韩国深厚的外来宗教。而佛教羡术的发展也从中国根源的关系,逐渐转移和当地的文化、信仰、生活及民族审美观融合,发展出其特有的图像符号和美感,充分展现出朝鲜民族对宗教与生命共同体的诠释和赞颂。因此从佛教美术在中国及亚洲地区的变迁看来,韩国佛教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性
《中华艺术通史》是一部以音乐、舞蹈、戏曲、说唱、杂技、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和工艺等全部艺术门类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大型史论著作。全书按中国历史发展顺序,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清宣统三年(1911年),采取断代分为14卷。700万字,3000幅图;图文相随,铜版彩色精印。14卷分别为:《原始卷》、《夏商周卷》、《秦汉卷》、《
2008造型艺术新人展作品集
《陕西佛教艺术》收录有200多幅精彩图版以及各石窟的平面解说图,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作者亲自拍摄并首次发表,弥足珍贵。陕西,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就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代名词,不仅有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半坡遗址、黄帝陵和汉唐帝王陵墓群,而且也创造了同样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和艺术。数量众多的造像碑、单独造像、石窟与彩塑历经劫难而
《江西艺术史(套装上下册)》为套书包括《江西艺术史上册》、《江西艺术史下册》。从历史哲学的层面来形容,黄河文明是流动的,长江文明也是流动的。世界上差不多所有的古老文明都如大河般流淌而泽被于今。文化像水那样的流灌与漫散。这种流动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情形可能有些不一样,有时像逢旱的禾苗得到溉润,有时原有的文化生态突然遭到像洪
《艺术史研究10》是艺术史研究的第十卷,分论文和书评两部分,主要收录了反思东亚墓葬艺术:一个有关方法论的提案;起源与终结——从瓦萨里到但托的现代艺术史体制研究;孙过庭之志气——《书谱》文体考;洛阳新见北魏石棺床雕刻拓片述略;一幅宋代摩尼教《夷数佛帧》;《三才定位图》考论;此去柳花如梦里——柳如是书画艺术考论;长江中下游
直至今天,我们仍然重视《史记》、《资治通鉴》一类记录历史事件的史料文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们能够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过去所发生的大事件,给不同时代的人们提供了许多可资考证的文本经验。虽然《史记》、《资治通鉴》主要是记录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军事等方面的内容,涉及文化艺术方面的很少,但还是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创作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