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杭州城的视角梳理南宋历史。不仅叙述朝堂与宫廷的历史风云,更从杭州人民的视角展示历史的趋向,特别记述了高宗退居德寿宫、孝宗奉亲游览聚景园以及孝宗阅兵、班荆馆争夺国书等一系列轰动全城的事件,并以杭州凤凰寺的历史作为全书的末章,体现了大一统与民族融合是民心所向的观点。
本书以大量历史的、现实的资料为支撑,就有关热点问题还进行了较深入的解读,并引入新型智慧城市实用技术,在素材的选取上力求全新精,适合于生活在西安、创业在西安的读者,党政部门工作者和关注西安发展的研究者。
本书是一本以城市为主线的世界文明发展史科普书,从距今约1万年的中东古城埃里哈开始,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的都城咸阳,再到现代城市伦敦,最后展望未来城市,呈现了人类世界跌宕起伏近万年的文明发展史。
本书是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馆员魏祝挺关于吴越国塔幢的调查研究报告。他以现存实物作为第一手资料,配合其他资料研究,得到了吴越国塔幢比较完整的研究成果;对于仅有文献资料的吴越国塔幢,他从浩如烟海的古籍等资料中寻求答案。通过调查,建立了一份吴越塔幢的完整资料档案,对其分布、形制、功能等进行综合研究。吴越国的历史以及塔幢工艺
本书分“三栋史话”“三栋文脉”“三栋风物”三章,从其历史变迁、仁人志士、办学教育、遗存文物、自然物产等方面,向世人解读一个不一样的三栋镇,同时展示三栋在大历史、大时代中的发展历程,让人进一步感受三栋“望得见山、看得到水、留得住乡愁”的魅力。
本书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梳理青海西部以玉虛峰、玉珠峰为中心的道教核心区昆仑山段,青海东部道教诸山——土楼山、元朔山、五峰山、西元山、金娥山、武当山、北极山等的地理环境、人文场景、文化空间,对道士驻山、道教逐渐得势进行背景分析、追溯各道山的道教传统,并依据文献资料和文化实物、实证调查,从道教名山中普遍存在的道教文化、
本书遴选了经历过战争沉重创伤的五座和平城市--南京、考文垂、华沙、德累斯顿和广岛,挖掘城市背后的深刻和平内涵。南京作为中国第一座国际和平城市创建了聚焦积极和平的国际和平论坛;考文垂是英国和解城市的标杆;华沙致力于促进和解对话,形成了波兰内外共同的历史记忆;德累斯顿对德国战争经历的反思加强了国内与国际和解;广岛带动了日本
本书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延伸至北宋时期园林的发展、风格和这时期园林对后世园林的影响等,将园林的历史现实与政治、经济、文化巧妙有机融合,以园为纲,聊叙古今,旁征博引,用散文、诗、画的语言,讲述园林的创作和园林里的生活。
本书为苏州吴中区西山的古代掌故汇编,以古籍记载和民间流传的地名由来为主。主要有太湖七十二峰、天下第九洞、东村、石公山、可盘湾、瓦山、绮里马蹄桥、鹿饮泉、片牛山、鼋背山与鼋头山、思夫山、阴山渡口、双古樟、五女坟、水月坞无碍泉、明代抗倭义士英雄冢、堂里等地名的由来,以及大禹、苏轼、乾隆、徐太保、清代廉吏暴式昭等历史人物在西
本书是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策划的一部关于长城保护与长城文化传播的书籍。该书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长城民间传说,包括白台子的来历、媳妇楼的传说、“关门脸”的传说、义乌兵巧做桲椤叶饼、将军石等;第二部分是长城知识简介,讲述鲜为人知的长城故事,如简介明长城防御系统、明代的“夜不收”、空心敌台驻守军等;第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