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1956年12月到1957年1月,随潘光旦先生赴川东南、鄂西南走访土家期间留下的摄影纪录和田野日记。潘光旦先生凭借古籍文献资料整理和细致的田野考察,科学地总结出土家人独特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促成了土家族的科学认知。川鄂之行是潘光旦第二次土家调查之旅。作为学生和摄影记者,张祖道随行参与了这次调查,用影像和笔记
本书以“多彩贵州”传统节日文化品牌的构建与传播为主题,在全面把握贵州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现状,着重对为何要构建和传播、如何去构建和传播及构建和传播若何等“多彩贵州”传统节日文化品牌构建与传播实践中的基本问题进行探析,力图在理顺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社会、理论与实践、构建与传播等核心关系中,
中国的庙会作为传统社会的民间盛会,其发展、变迁和民众生活、社会变迁有直接的关联 反映社会发展与转型的情况。书稿以清代四川地区的庙会为研究对象,根据庙会祭祀对象 三类,探究庙会的地理分布,分析各地庙会的特征与差异,找出其形成因素,从而反映清 当下庙会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现实借鉴,对于想了解文化民俗的读者具有启迪作用。
21世纪以降,中国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迎来复兴态势。刘魁立先生的相关研究及其呼吁,正是这一时代大潮中极其闪亮的“浪花”之一。本论集收录的文章不仅探讨了年节、端午节、中秋节、二十四节气等具体对象,还在理论建设的高度上论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体系与时间制度。让学问落在实处,作为“实干家”的刘先生,倡议和推动了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
《礼说》为清代著名经学家惠士奇的代表作。《四库全书提要》称:在近时说《礼》之家,其持论最有根柢。……然统观全书,征引博而皆有本原,辨论繁而悉有条理,百瑜一瑕,终不能废其所长也。本次点校整理,以嘉庆二年本为底本,以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一0一册)、皇清经解本和红豆斋刻本为参
金昌——民风淳朴、民俗厚重,是农耕文化的承载地。四千多年来,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民俗文化,已经在当地人们的精神家园和乡愁沃野上镌刻了深深烙印。金昌民俗(非遗)文化,是依附在金昌老百姓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不仅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而且对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有着广泛的群体遵从性。醇厚而悠久的
常言道“无酒不成席”,酒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更是有不少与酒有关的经典事件,比如“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等。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酒逐渐变得生活化,慢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标志,包括节令节日、商务宴请、喜宴寿诞、应酬往来等在内的生活场合,都离不开酒水的助兴。
本书采用现代民俗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深入解析湘西椎牛法事序列的祭谷神科仪和列举椎牛祭祀古歌,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来体现湘西椎牛民俗的特定内涵与意义;通过对椎牛古歌的校点、苗汉翻译,以本民族文化观察者的视角,进一步向读者展示湘西苗族椎牛习俗对于湘西苗族传统社会治理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由于现代生计模式改变,湘西椎牛民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俗文化正逐渐消逝,寻找民俗文物,留下民众生活的历史,已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往事知多少》这本书汇集了杨泓先生童年时期的一部分回忆。全书共收录25个小短篇,杨泓先生在书中,将自己童年时期的经历以一篇篇小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生动细致的描绘了19世纪三四十
中华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