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林县”为案例,通过“组织-行为”分析,概括基层政府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所体现的治理模式。鉴于当前学界对运动式治理大多秉持转型思维,本研究提出“攻坚治理模式”的概念,描述基层政府在执行精准扶贫政策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组织与行为特征。这种以政治动员为动力,吸纳现代治理手段的治理模式与党政体制相匹配,在可预期的未来一段
本书内容讲述: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全球性挑战。中国向世界做出“30·60”目标的庄严承诺,既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目标要求,也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持续、广泛、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中国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紧迫要求。由此而来的问题是,双碳目标对经济转型提出了什么样的内在要求,双碳
本书以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及相应调查数据处理为主要内容,主要针对经济学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相关方法与应用,具体包括抽样设计、问卷设计、社会调查的组织与管理、访员招募与调查团队建设、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数据管理、调查误差与处理方法等,此外,还重点介绍了中小型调查与网络调查、田野实验、国内外社会调查与数据,以及如何用调查数据做
“经济每月谈”是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经济研讨活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秉承“创新、求实、睿智、兼容”的理念,自2009年7月,每月举行一次“经济每月谈”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就社会关注的国内外经济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2022年讨论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世界经济与大国关系
为了进一步探索与落实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的协调机制,本书在“三策合一”理论框架下,基于内蒙古经济发展历程与特征,识别宏观政策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稳定和结构的外溢性风险,并通过分析各类宏观政策的外溢性传导机制,提出政策间协调配合路径和降低宏观政策外溢性风险建议,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表明,内蒙古未来发展面临的风
“丝路文明交往研究”栏目下共三篇文章,从不同视角探讨了“一带一路”相关历史,其中《从文明交往视角研究“和平与文化“的丝绸之路》一文基于具体案例阐述了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问题;《“万里茶道”与中蒙俄人文共同体建设》一文指出,盘活“万里茶道”历史资源,已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应重视其蒙古段
这是一本深入研究、剖析、解读、建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样本案例的智库成果。全面梳理重庆市江津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三年多来的主要成效,系统总结其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战略支点的高质量发展经验,提炼擘画江津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和特色路径,丰富国内外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次中心城市培育等有关
本书综合运用信息学、传播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以“农民信息素养”为切入点,全新阐释了信息贫困与信息扶贫的概念,指出信息意识对信息贫困具有重要影响,信息扶贫要重视提升扶贫对象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运用能力,既丰富了信息反贫困理论研究的内容,也强化了农民是乡村振兴主体的理念。所构建的公共信息扶贫联动机制,首次明确了信息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神圣使命和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闽宁扶贫协作的光辉历程,就是一部消除贫困、向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迈进的奋斗历
本书立足于我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基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新思想新理念的研究视野,从高质量发展考评理论、考评功能、考评价值、考评政策、考评指标、考评测度、考评策略等七个维度,阐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的理论脉络、价值取向、实践探索,对高质量发展的考评政策取向、政策逻辑、政策质量进行探究,系统研究其指标体系构建、绩效评价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