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瓷器的知识。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烧制出瓷器的国家,被称为“瓷国”。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瓷器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它曾是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本书介绍了不同朝代的青瓷和白瓷,展现了“瓷都”景德镇的昔日场景。
本书是一本收录广州博物馆所藏全部汉代模型明器的图录。书中收录的馆藏品为广州地区历年考古出土所得,均为陶器,主要有三大类型:第一类为陶屋、仓、井、灶,水田、船,总数为141件;第二类是陶人俑,总数37件;第三类为陶动物俑,总数49件。该图录以图片为主,并附文物说明和相关概述、研究文章,为研究汉代岭南地区墓葬制度、建筑形式
广州博物馆藏丝织品(广州博物馆丛书·藏品系列)
广州博物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广州博物馆丛书·藏品系列)
本书是以敖伦敖包岩画群第一手野外调查资料为基础,整理研究的学术著作。作者团队2014-2022年期间,通过4次系统调查和6次补充调查,在该地区东西宽约11。45公里,南北长约5。56公里面积约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海拔高度约为1100米左右的戈壁地区共发现和记录了1240幅岩画。敖伦敖包岩画的内容丰富、艺术特征突出,部
《珠玑琳琅一陕西历史博物馆金文集录》包括上下两册,收录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300件商、周、秦、汉有铭文青铜器,其铭文涉及地名、官名、人名等,是研究商、周、秦、汉等时期历史文化,以及中国文字从商周大篆到秦汉小篆、隶书嬗变的绝好资料。本书资料翔实,图片高清精美,将每件青铜器的铭文拓片、铭文照片和器物图像三位一体著录,便于
本书以清代四川银锭为研究主体,由地域切入,以时间为脉络,从不同视角梳理分析,将清代四川各州县留存用银的方方面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并通过文献记载与实物考证探究清代各地征税、核查、拆封、销熔、铸锭、存库与解运等一系列流程运转的真实情况,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普及性钱币文化读物。
《庆阳北石窟寺内容总录》是北石窟寺全面调查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本着客观、科学的原则,在对全部窟龛进行描述记录的同时,辅以窟龛平面、立面图及大量整体和局部照片,并收录1949年后历年的调查记录,具有较强的资料性,为今后北方石窟造像的断代和相关石窟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书是在2013年原版基础上的修订,补充了当
郴州博物馆藏晋简,2003-2004年湖南省苏仙桥出土。苏仙桥晋简西晋惠帝时期(约300年)木简长23.6-24厘米,宽1.7-3.3厘米。遗址中发现了九百余枚晋简,按内容分归为机构设置、赋税、人口、游驿、里程、地理、政务、诏书政令等14类,为研究晋代历史提供了最为原始的资料。文字以行楷为主,带有明显的隶书风格,是隶书
本书旨在启发读者不仅去欣赏这些美丽的器具,而且要关注它们的创造者。通过本书,不仅可以欣赏到这些陶器的制作精良、视觉冲击力强,而且可以领略匠人们高超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不少陶器展示了非常高水平的制作技术,一些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抽象思考,还有一些则生动有趣。本书所讨论的15个陶器正是这些技艺、想法和意图的示例。通过这些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