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明研究》是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创办,旨在配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倡议,关注蓝色海洋文明,推动海洋史学术研究,刊载海洋史各相关领域学术论文的专业学术论集。本辑为第八辑,收录有关论文17篇,涉及古代海洋观念演变、古代沿海海防观念、中西文化交流史、中西贸易史、海洋物质文化史等多个方面,古今贯穿、洋海并重,
本书共分为6章。第1章从极寒海洋环境与材料科学结合研究角度出发,总体介绍了极地船舶、极地平台、极地考察站、超低温特殊用途船舶等对低温材料服役性能的需求。第2~5章在课题组多年研究成果支持下,以海洋极寒环境服役钢铁材料为主体,介绍了船级规范的要求以及实际冰区环境对钢材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冰区摩擦磨损性能等的影响,以及极
本书以收集到的南海海洋化学历史科考资料为基础,系统介绍了南海北部、南海海盆及南海南部的部分区域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海水化学特征,建立了对南海海水化学的基础性认识,并且以年尺度对南海氮的输入输出通量进行了分析;在同位素海洋化学方面,获得了同位素在南海北部和中南部水体中较为全面的分布特征,基于同位素示踪探讨了相关的海洋
本书通过开展咸水定位灌溉棉田安全性评价研究,探明咸水畦灌和沟灌下的水盐运移规律,得出灌溉水矿化度阈值。通过开展微咸水滴灌调控滨海重度盐碱地研究,提出滨海重度盐碱地农业水盐调控三阶段理论,初步建立滨海盐碱地咸水滴灌原土水盐调控农业利用技术体系。通过文献综述和室内试验,总结提出外源物缓解植物盐分胁迫的7个作用机制,并验证盐
本书主要介绍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在海洋岩土工程灾害方向近10年的科研成果,是基于我国深海开发的重大需求和南海深水工程地质灾害的实际背景,围绕海底滑坡、深水管线及其耦合效应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深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书中重点阐述了深海浅表层软土不排水剪切强度评价问题、海底斜坡动态稳定性及区域浅表层滑坡易发性评估方法、海底滑坡
海洋工程水文学是海洋科学与海岸(洋)工程学科的交叉点,它的主体在于结合水文学与海洋科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为科学指导海洋和海岸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具备扎实理论依据、先进技术水平、同时现实可行的水文计算和预报方法,用以提升海洋和海岸工程建设等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本教材属于应用型基础理论教材。本教材分为八个章节,
书共研究山东省蓝色海洋经济发展,共分为8个部分。在对我国及山东省蓝色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历程、“海上山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等成果以及蓝色海洋经济发展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本书从海洋渔业经济总量和海洋渔业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产业集群、山东省海洋水产品生产与消费、山东省水产品出口贸易现状、与福建省水产品出口贸
潜入海底一万米,以从海面向深海下潜的视角去探索海洋世界。在这里,你不但能以上帝视角看到包围着陆地的海洋的全貌,也能领略到海岸线的靓丽风景,穿过海峡,进入浅海认识海洋家族的众多成员,如海豚、鲸鲨、海狮和海豹,以及海绵宝宝海星、珊瑚等。再潜入深海,穿过无光层,可以充分感受来自深海怪兽的压迫感,看大王乌贼如何与抹香鲸战斗,看
本书是关于波浪理论及其工程应用方面的著作。书中涵盖了波浪理论、随机波浪理论以及波浪对海上结构作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和作者的研究成果。全书分8章。第1-3章为有限水深线性和非线性波浪理论的介绍;第4章为浅水波浪理论与缓坡方程的介绍;第5章为随机波浪理论基本内容;第6章介绍了波浪对小尺度物体的作用;第7-8
本书主要介绍广西海岸线和特色海岛、海湾的情况,以及海洋生物、滨海景观和海鲜美食等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的海洋资源。全书集专业性与可读性为一体,多样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讲述着北部湾海岸线的前世今生,呈现丰富的海洋生态魅力。